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
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
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白话文翻译:
听说今年春天的雁,已经从广州南归了。
它们看见花开,告别涨潮的大海,
为了躲避雪霜,飞往罗浮山。
这样的景象与战乱息息相关,何时才能摆脱游子的忧愁?
年年霜露相隔,不过是五湖的秋天而已。
注释:
- 闻道:听说。
- 雁:指大雁,象征南飞的候鸟。
- 广州:南方城市,雁南归的起点。
- 见花:看到花盛开。
- 辞涨海:告别涨潮的海水。
- 避雪:躲避雪霜的侵扰。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象征归隐之地。
- 兵气:战乱的气息或气氛。
- 客愁:游子的忧愁。
- 霜露:秋冬之季的露水与霜。
- 五湖:泛指江河湖泊,象征辽阔的天地。
典故解析:
- 罗浮山:在唐代文学中常被视为隐士的栖息之地,象征着逃避世俗纷争的理想之地。
- 南归:雁的迁徙象征着旅途与归属,常用来比喻游子思乡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杜甫生于盛唐,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困苦。他的诗歌兼具历史感和人道主义情怀,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
《归雁》创作于杜甫晚年的动荡时期。诗中通过观察大雁的南归,表达了他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战乱使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游历在外,感受到深重的游子之愁。
诗歌鉴赏:
《归雁》是杜甫以候鸟归来为引子,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诗的开头通过“闻道今春雁”,引入了春天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却将这种生机与自身的游子之愁联系起来,形成了鲜明对比。雁南归的场景中,既有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含了对人世间动荡不安的感慨。
“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描绘了雁在迁徙中选择向南的过程,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寒冷环境的躲避。同时,这也隐喻了杜甫对战乱的逃避和心灵的向往。最后,作者以“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总结全诗,表达了年复一年间的无奈与愁苦,凸显了深厚的乡愁与对和平生活的极度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
- 听说今年春天的雁,从广州南飞而归,开篇引入雁的迁徙,暗示生机。
-
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 雁看到花开,告别涨潮的大海,象征着对美好景象的追求,以及躲避寒冷的选择。
-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
- 这样的景象与战乱息息相关,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游子心中的愁苦。
-
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 年年经历霜露的隔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家乡的思念,五湖秋意象象征着广阔的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雁的归来比喻游子的归属与思乡。
- 对仗:如“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构成了和谐美感。
- 反语:表面上描述自然景象,实际上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愁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战争带来的离愁与不安的深刻感悟,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出游子的孤独与对家国的思念。诗中通过大雁的归来,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于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归属与思乡。
- 花: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雪:象征寒冷与困境。
- 罗浮山:象征隐逸与避世。
- 霜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归雁》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罗浮”指的是什么地方?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座城市
D. 一个湖 -
诗中提到的“年年霜露隔”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战争的思考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归雁》与《春望》:
- 两首诗均体现了杜甫对家国的忧虑与思念,但《归雁》侧重于自然景象与游子心情的结合,而《春望》则直接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