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柏学士林居》
时间: 2025-01-10 22:5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柏学士林居
自胡之反持干戈,
天下学士亦奔波。
叹彼幽栖载典籍,
萧然暴露依山阿。
青山万里静散地,
白雨一洗空垂萝。
乱代飘零余到此,
古人成败子如何。
荆扬春冬异风土,
巫峡日夜多云雨。
赤叶枫林百舌鸣,
黄泥野岸天鸡舞。
盗贼纵横甚密迩,
形神寂寞甘辛苦。
几时高议排金门,
各使苍生有环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动乱局势的感慨与忧虑。自从胡人反叛以来,士人们四处奔波,生活艰难。感叹那些隐居于山林的学者,虽有典籍相伴,却面临困境,心中忧愁。他描绘了青山和雨后的宁静,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但也感叹历史的无常与古人的成败。诗中提到的荆扬、巫峡等地,显示了地域的差异与气候的变迁。赤叶枫林中的鸟鸣与黄泥野岸上的鸡舞,映衬了乡村的自然景象。然而,盗贼横行,社会动荡,生活艰辛。最后,诗人希望能够高谈阔论,改变现状,让百姓免于苦难。
注释:
- 胡之反:指的是外族的叛乱,通常指的是北方的胡人。
- 学士:即士人,读书人。
- 幽栖:隐居、隐秘栖息。
- 萧然:形容清冷、孤寂。
- 荆扬:指荆州与扬州,地名,象征南北不同的风俗。
- 巫峡:在夷陵,风景名胜,常有雨云。
- 盗贼:指社会动荡中,流窜的贼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一生历经盛唐与安史之乱,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创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学者们纷纷逃离,诗人以此表达对士人处境的关切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寄柏学士林居》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动乱时代士人的困境和乡村的自然景象。诗中开头的“自胡之反持干戈”直指当时的政治动荡,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和紧迫感。接下来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则表明即使是读书人也无法逃避动乱带来的冲击,坐享清福的理想被现实击碎。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青山万里静散地”和“白雨一洗空垂萝”,既表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杜甫通过“古人成败子如何”的反问,唤起对历史的反思,激起对古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思。诗的后半部分,特别是提到的盗贼横行和士人身处困境,突显了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
整首诗在描绘绝美自然的同时,暗含强烈的社会批判,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命运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胡之反持干戈:胡人反叛,持有战争的武器,反映动乱。
- 天下学士亦奔波:天下的士人也随之受到波及,生活艰难。
- 叹彼幽栖载典籍:感叹那些隐居的人,虽然有书籍相伴,但却孤独无助。
- 萧然暴露依山阿:描绘了他们的处境,孤寂而无依无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山万里静散地,白雨一洗空垂萝”,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社会动乱的忧虑,对士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渴望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持久。
- 白雨:象征洗净尘埃的希望。
- 盗贼:象征社会动荡带来的不安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胡之反”是指哪个民族的叛乱? A. 南方的民族
B. 北方的胡人
C. 西方的民族
答案:B -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士人的困境? A. 青山万里静散地
B. 天下学士亦奔波
C. 赤叶枫林百舌鸣
答案:B -
“古人成败子如何”是一种怎样的修辞手法? A. 隐喻
B. 反问
C. 拟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另一首表现忧国情怀的诗作。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李白:杜甫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李白则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为主题,表现出浪漫与洒脱的风格。两位诗人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