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
时间: 2025-01-10 21:5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归
杜甫 〔唐代〕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归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竹林和茅檐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自从离开后又过了数十年,时光匆匆,春天又一次到来。诗人倚杖而立,眺望孤石,倾壶而饮,感受着细沙的温暖。远处的鸥鸟在水面上漂浮,轻盈的燕子在风中斜飞。虽然人生路途艰难,充满了坎坷,但我明白生命的有限。此时此刻,无论是清醒还是醉倒,我都将心情随意地归于自然,享受生活的乐趣。
注释:
- 苔径:苔藓覆盖的小路。
- 茅檐:用茅草搭建的屋檐。
- 甲子:六十年为一个甲子,表示时间的流逝。
- 倏忽:形容时间转瞬即逝。
- 倾壶:倒酒,常用于饮酒的场景。
- 浅沙:水边的细沙。
- 远鸥:远处的海鸥。
- 轻燕:轻盈的燕子。
- 世路:人生道路。
- 梗:障碍,困境。
- 乘兴:心情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风兼具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关注民生疾苦,善于描绘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
《春归》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经历了诸多磨难,身心俱疲。此时,他寄情于自然,以春天的景色抒发内心的感受,寄托对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诗歌鉴赏:
《春归》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出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日场景。竹子、苔藓、茅檐和盛开的花,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图画,象征着春的生机与希望。
接着,杜甫提到“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甲子即六十年,诗人自离别以来,已过去了多个甲子,春天再次回归,这种短暂的时间感让人倍感珍惜。随后,诗人倚杖而立,观察周围的孤石与沙滩,显示出他对自然的沉醉与思索。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描绘了远处海鸥与燕子在宁静的水面与微风中的优雅姿态,象征着自由与自在。最后两句“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更是对人生的哲思,尽管人生路途充满艰难与挫折,但诗人选择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和宽广的胸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苔径临江竹:描绘了竹林边的小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茅檐覆地花:茅草屋檐下开满了花,进一步渲染了春的气息。
- 别来频甲子:自从离开后,已经过去了数十年。
- 倏忽又春华:时光转瞬而逝,又迎来了春天的花开。
- 倚杖看孤石:诗人倚着拐杖,凝视着孤独的石头,表现出对自然的沉思。
- 倾壶就浅沙:在水边饮酒,感受沙子的温暖。
- 远鸥浮水静:远处的海鸥安静地漂浮在水面上。
- 轻燕受风斜:轻盈的燕子在风中飞舞,展现出春天的活力。
- 世路虽多梗:人生路途虽然有许多坎坷。
- 吾生亦有涯:但我的生命是有限的。
- 此身醒复醉:此时无论是清醒还是醉倒。
- 乘兴即为家:心情愉悦时,我就把这里当作家。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苔径”、“茅檐”等意象,营造出春天的生动形象。
- 对仗:如“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杜甫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人生的哲思,虽然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困扰,但他选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快乐,体现了人生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深情。
意象分析:
- 苔径:象征着生命的沉静与自然的生机。
- 茅檐:代表着乡村的生活与温暖的归属感。
- 孤石:象征着孤独与坚韧的生命。
- 远鸥: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轻燕: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苔径”是什么? A. 竹林
B. 小路
C. 河流
D. 山岗 -
“别来频甲子”的意思是? A. 离开后回来了
B. 离开很久了
C. 时间过得很快
D. 经历了很多事情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 王维的《相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杜甫的《春归》和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更注重人生的感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杜甫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达对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通过景物传达内心的恬淡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