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40: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行路的艰难如此,登上高楼望去令人迷惘。身体没有年轻时的活力,留下的只是漂泊的痕迹。江水流淌着穿过城郭,春风吹入鼓声和号角。双双新飞的燕子,依旧在衔泥筑巢。
在天边的高楼上眺望,春天的气息伴我回到故乡。战场如今初步安定,移植柳树的事情更能持久。厌倦了蜀地的交游冷淡,思念吴地的繁华盛事。应该好好打理我的舟楫,长啸着驶下荆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路难:形容行路的艰难与困苦。
- 登楼:指登上高楼。
- 羁栖:指被困或停留在某个地方,不能自由活动。
- 鼓鼙:古代的乐器,形容战争中的鼓声。
- 新燕子:指春天刚回来的燕子。
- 战场今始定:指战争刚刚平息。
- 移柳:移植柳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 荆门:古地名,指荆州的门口,代表水路交通的要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生于盛唐,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他的诗作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著称,尤其擅长描绘人间疾苦。
创作背景: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作于杜甫晚年,时值他流亡生活之际。此时他在四川梓州,虽身处美丽的春日,却难掩内心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杜甫的《春日梓州登楼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前四句,诗人通过“行路难如此”和“登楼望欲迷”展现了行路的艰辛,隐喻了他此刻身处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眼前的春景,江水与春风的交融,双双新燕子在衔泥,生动而富有春意,反映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后四句中,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思念故乡,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通过“战场今始定”和“移柳更能存”,诗人展现了对和平的期待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后,诗人感叹蜀地的人际交往之冷淡,思念吴地的繁荣,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
整首诗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忧愁相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杜甫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 描述了行路的艰难,表达了登高望远时的迷茫感。
-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 反映了身体的衰老,留下的只有漂泊的痕迹。
-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江水流淌,春风吹入鼓声,充满生机。
-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 新燕子归来,展现了春天的希望与活力。
-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 眺望远方,春天使人想起故乡。
-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 战争初步平息,春天的生机使柳树更能生长。
-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 对蜀地交游的冷淡感到厌倦,思念吴地的繁华。
-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 应该整理舟船,长啸着驶向荆门,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行路难如此”与“登楼望欲迷”,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意象:春天的燕子、江水等意象,富有生命力与希望,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展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和平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杜甫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新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美好的未来。
- 故园: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归属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在《春日梓州登楼二首》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战乱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新燕子象征什么? A. 冷淡
B. 春天的希望
C. 战争的结束 -
杜甫在诗中提及“移柳”,这指的是什么? A. 移动柳树
B. 移植柳树
C. 砍伐柳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加忧伤而深沉,李白则充满豪情与奔放。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