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僧田舍
北里寻僧舍,青山隔水田。
扁舟孤墅入,红树碧溪连。
菰米炊香积,茅茨带夕烟。
相留无限意,我亦爱逃禅。
白话文翻译:
在北边寻访僧人的田舍,青山隔着水田相望。
乘坐小舟进入那孤独的住处,红树与碧溪在这里交融。
菰米在锅中蒸煮,飘散出香气,茅草屋顶冒起了傍晚的烟。
彼此留连无尽的情意,我也喜欢这种逃避世俗的禅意。
注释:
- 北里:指在北方的地方。
- 僧舍:僧人的居所。
- 扁舟:小舟,指简陋的小船。
- 孤墅:孤独的住宅。
- 菰米:一种水生植物的米,常用于烹饪。
- 茅茨:用茅草搭成的屋顶,指简陋的房屋。
- 夕烟:傍晚时分冒出的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月龄,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寻访远离尘嚣的僧舍,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希望借助自然的静谧来逃避现实的纷扰。
诗歌鉴赏:
《访僧田舍》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描绘了寻访僧舍的情景,北边的山水相隔,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小舟轻轻驶入僧舍,红树与碧溪的交融,给人以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感。
菰米的炊香和茅茨的夕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生活气息,诗人在此处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妙,还体会到一种宁静的幸福。最后一句“我亦爱逃禅”更是道出诗人的心声,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烦恼的逃避。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禅意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里寻僧舍:引入诗的主题,诗人北上寻找僧人的居所。
- 青山隔水田:描绘自然景观,青山与水田相隔,构建出一种宁静的远景。
- 扁舟孤墅入:小舟驶入孤独的住处,表现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 红树碧溪连:红树与碧溪相连,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菰米炊香积:写生活的细节,炊香四溢,增添了生活的温馨感。
- 茅茨带夕烟:描绘黄昏的景象,带有一种生活的气息和温暖。
- 相留无限意:表达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我亦爱逃禅:点明主题,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菰米炊香积”形象地表现了生活的味道。
- 对仗:如“红树碧溪连”,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结构。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展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逃避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永恒。
- 扁舟:象征自由与随性,诗人对世俗的逃离。
- 红树:象征生命与活力。
- 碧溪:象征清澈与纯净。
- 菰米:象征简单生活的美好。
- 夕烟:象征温暖与宁静的家庭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里寻僧舍”意指什么?
- A. 寻找僧人的家
- B. 寻找寺庙
- C. 游玩北方的山水
- D. 逃避世俗生活
-
诗中提到的“菰米”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米饭
- C. 一种水生植物的米
- D. 一种香料
-
“我亦爱逃禅”的含义是什么?
- A. 诗人喜欢吃素
- B. 诗人向往隐逸生活
- C. 诗人厌倦了寺庙生活
- D. 诗人喜欢游山玩水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宁静的心境。
- 《山居秋暝》 王维:展现山中生活的宁静与优雅。
诗词对比:
- 《访僧田舍》 vs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王维:两者均描绘自然之美,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钱月龄则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