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何立可李茂钦讣二首》
时间: 2025-04-28 22:4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何立可李茂钦讣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初闻边报暗吞声,
想见登谯与虏争。
世俗今犹疑许远,
君王元未识真卿。
伤心百口同临穴,
极目孤城绝捄兵。
多少虎臣提将印,
谁知战死是书生。
白话文翻译
初次听闻边境传来的消息,压抑着心中的悲痛,
想要见到他登上高楼与敌人争斗的景象。
世俗的人们如今仍然怀疑他的远大前程,
君王却还未识得他的真才实学。
令人心痛的是,百姓们都在同一个墓穴前哀悼,
远望孤城,已经没有兵力可以支撑。
多少忠臣良将手握印章,
谁知在战场上牺牲的其实是书生。
注释
- 边报:边境的消息,指战事的消息。
- 登谯:登上高楼,谯是楼台的意思。
- 虏:指敌人或侵略者。
- 君王:指统治者。
- 百口同临穴:形容众人都在同一个地方哀悼。
- 孤城绝捄兵:形容孤立无援的城市,已无兵力可用。
- 虎臣提将印:指那些有权势的将领。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描写边疆战事,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惋惜。诗中提到的“书生”,代表那些有才华却未能在战场上施展才能的人,反映出文人与武将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涧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与散文,作品多涉及时事与个人情感,风格高远清新。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边疆动乱时期,战事频繁,作者通过表达对李茂钦的讣告感到的悲痛,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疆战事的惨烈和对死者的哀悼。开篇通过“初闻边报”引入,展现出作者内心的压抑与悲痛,接着通过“想见登谯与虏争”描绘出对英勇将士的憧憬与期待。诗中反复提及“世俗”、“君王”,隐喻当时的社会对人才的忽视与误解,这种无奈与悲愤的情感贯穿全诗。尤其是最后两句,揭示出文人与武将之间的矛盾与对比,令人感叹不已。整首诗构思紧凑,情感真挚,展示了刘克庄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李茂钦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闻边报暗吞声:初次听到战争消息,心中压抑着悲伤。
- 想见登谯与虏争:想象李茂钦勇敢地在高楼上与敌人抗争。
- 世俗今犹疑许远:世间的人们对他的出路仍然抱有怀疑。
- 君王元未识真卿:君主还未识得他的真实才华。
- 伤心百口同临穴:令人痛心的是,百姓都聚在同一个墓前哀悼。
- 极目孤城绝捄兵:远望那孤零零的城市,已经没有可以支撑的兵力。
- 多少虎臣提将印:多少有权势的将领,手握权印。
- 谁知战死是书生:谁能想到战死沙场的竟是读书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边报比作心中的痛苦,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战士英勇牺牲的敬意与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忧虑,同时反映出文人与武将间的悲剧与矛盾。
意象分析
- 边报:象征着战乱与悲剧。
- 谯:象征着希望与奋起。
- 孤城:象征着孤立无援的境地。
- 书生:象征着有才华但未能施展的文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初闻边报”,作者感到怎样的情绪?
- A. 高兴
- B. 悲痛
- C. 冷漠
-
“孤城绝捄兵”中的“孤城”指的是:
- A. 一个繁华的城市
- B. 孤立无援的城市
- C. 一座废弃的城池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刘克庄的作品相辅相成,展示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共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
以上是对《闻何立可李茂钦讣二首》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