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归九首 其六》

时间: 2025-01-10 22:50:53

弛檐逢除夕,檀栾共拥炉。

把如为客看,还得似家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归九首 其六
弛檐逢除夕,檀栾共拥炉。
把如为客看,还得似家无。

白话文翻译:

在除夕夜,放松心情,坐在屋檐下,檀木和栾木的火炉旁,若把这里当做外客来看,又怎能不觉得这里像家一样呢?

注释:

  • 弛檐:弛,放松;檐,屋檐。指在屋檐下放松身心。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象征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 檀栾:檀木和栾木,常用来生火取暖的木材。
  • 把如为客看:如果把这里当作外客来观察。
  • 家无:无家之感,表示一种孤独或对家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在古代,除夕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通常会与家人一起欢庆,然而在这首诗中,作者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孤独,尽管身处熟悉的环境,却仍有“如客”的感觉,暗示着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隐君,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时事和个人感受。刘克庄的诗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除夕,正值辞旧迎新的时刻,表达了作者在传统节日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团圆的渴望,也流露出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表达了深刻的情感。除夕夜本应是人们团聚的时刻,但诗人在这个温暖的环境中却感受到了一种“客”的感觉,彰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诗中的“檀栾共拥炉”描绘出一种温馨的氛围,然而“把如为客看”的反语,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从修辞手法来看,诗人用“檀栾”这一具体意象来代表温暖的家,然而却又通过“把如为客看”这种反转的表达,突显了人与环境之间的隔阂和内心的孤寂,这种情感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尤为 poignant,令人深思。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场景,更深入地探讨了归属感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弛檐逢除夕”:在屋檐下放松心情,正值除夕之际,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状态。
    • “檀栾共拥炉”:檀木和栾木的炉火温暖,象征着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 “把如为客看”:反映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似乎即使在熟悉的环境中也感到孤独。
    • “还得似家无”:最终表达出对归属感的缺失,尽管身处温暖的环境,心中却无家可归。
  • 修辞手法

    • 反语:通过“如为客看”来揭示内心的孤独。
    • 对比:温暖的外在环境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归属感与孤独感的主题展开,表现了诗人在除夕夜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与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檀栾: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环境。
  • 除夕:代表着团圆与旧年的结束。
  • 炉火:传递出温暖、团聚的意象,但在此却暗含着孤独与缺失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除夕”是指什么?

    • A. 春节的前一天
    • B.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 C. 中秋节
  2. 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觉是什么?

    • A. 愉快
    • B. 孤独
    • C. 忧伤
  3. “檀栾共拥炉”中的“拥”字意为:

    • A. 抱住
    • B. 拥有
    • C. 聚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归属感的渴望。杜甫通过月夜的孤寂来反映思乡之情,而刘克庄则在除夕夜的温暖中透出孤独的感受,体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