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过故王坟二首 其二 李梦阳 〔明代〕 二冢累累接,聊城复定安。 情哀宫独盛,世异柏同残。 久雨石门塌,新霜帷殿寒。 西陵时节望,谁见绮罗叹。
白话文翻译:
两座坟墓相连,聊城再次安定。 情感哀伤宫中独盛,世事变迁柏树同残。 长时间雨水导致石门崩塌,新霜使帷帐宫殿寒冷。 在西陵时节眺望,谁能见到绮罗的叹息。
注释:
- 二冢累累接:指两座坟墓紧密相连。
- 聊城复定安:聊城再次恢复安定。
- 情哀宫独盛:宫中的哀伤情感特别强烈。
- 世异柏同残:世事变迁,柏树也一同残败。
- 久雨石门塌:长时间的雨水导致石门崩塌。
- 新霜帷殿寒:新降的霜使帷帐宫殿显得更加寒冷。
- 西陵时节望:在西陵的时节眺望。
- 谁见绮罗叹:谁能见到绮罗(指宫女或贵族妇女)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1530),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江西吉水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冬日经过故王的坟墓时所作,表达了对故王的哀思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诗人通过对故王坟墓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去王朝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故王坟墓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情哀宫独盛”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王的深切哀思,而“世异柏同残”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愁和无奈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梦阳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情感真挚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冢累累接”:开篇即点明主题,两座坟墓紧密相连,象征着过去的王朝和历史。
- “聊城复定安”:聊城再次安定,暗示了社会的相对稳定,但与坟墓的景象形成对比。
- “情哀宫独盛”:宫中的哀伤情感特别强烈,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王的哀思。
- “世异柏同残”:世事变迁,柏树也一同残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 “久雨石门塌”:长时间的雨水导致石门崩塌,进一步加深了哀愁的氛围。
- “新霜帷殿寒”:新降的霜使帷帐宫殿显得更加寒冷,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西陵时节望”:在西陵的时节眺望,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谁见绮罗叹”:谁能见到绮罗的叹息,暗示了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情哀宫独盛”与“世异柏同残”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
- 拟人:将自然景象拟人化,如“久雨石门塌”和“新霜帷殿寒”,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故王坟墓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加深了哀愁和无奈的情感,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
意象分析:
- 二冢:象征着过去的王朝和历史。
- 聊城:象征着社会的相对稳定。
- 情哀宫:象征着对故王的哀思。
- 世异柏: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
- 久雨石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流逝。
- 新霜帷殿:象征着寒冷和孤独。
- 西陵时节: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 绮罗叹: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情哀宫独盛”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愤怒 D. 平静
- “世异柏同残”中的“柏”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无情 B. 世事的变迁 C. 自然的美丽 D. 人类的希望
- 诗中“久雨石门塌”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B. 哀伤
- B. 世事的变迁
- B.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梦阳的《冬日过故王坟二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但李梦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选》:收录了李梦阳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歌,可以与李梦阳的诗歌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