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权见寄》

时间: 2025-01-26 06:15:18

当世雄图不可怀,退居蒿艾自沉埋。

门无来足荆生道,病不能锄草上阶。

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

无由与子同樵种,回首平林浪可柴。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子权见寄

作者: 王令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当世雄图不可怀,
退居蒿艾自沉埋。
门无来足荆生道,
病不能锄草上阶。
自是直方违世易,
况将疏懒合人乖。
无由与子同樵种,
回首平林浪可柴。

白话文翻译:

当今的英雄豪杰之图志是无法再怀抱的,只能退隐于蒿草之中自我埋没。门前无人来访,荆棘丛生小路;身体虚弱,无法在台阶上锄草。正因为我性格刚直,适应世道太难,更何况与人疏懒相合。无奈无法与友人一同去砍柴种田,回头望去,平林中只剩下波浪般的柴火。

注释:

  • 雄图:伟大的志向或计划。
  • 蒿艾:指植物,象征隐居生活。
  • 荆生道:荆棘生长的小路,形容荒凉。
  • 锄草:除草的动作,表明劳作。
  • 直方:正直且刚强的性格。
  • 樵种:砍柴与种田的生活方式,象征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隐居者对当世的失落感与无奈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令,字子权,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政治和生活有深刻的思考,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政治现实的反思。
  •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令应友人子权的邀请而作,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当世的失望,体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

诗歌鉴赏:

王令的《次韵子权见寄》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与思考。全诗以隐居生活为主线,反映了作者对当世英雄豪杰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开篇直言当世雄图不可再怀,显示出一种悲观的情绪,继而以“退居蒿艾”自我归隐,展现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门前无人来访,田园荒凉的景象,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孤独与萧条的氛围。

诗中“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的无奈,正直的性格使得他难以适应世俗的纷争,而与他人疏懒的合拍又让他更加感到无所归属。最后的“无由与子同樵种,回首平林浪可柴”则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虽希望与友人共同隐居,但现实却是孤独无助。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深刻的思想,情感真挚,反映了王令对于人生、理想及社会的深刻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当世雄图不可怀:表达对当今英雄豪杰理想的失望。
    2. 退居蒿艾自沉埋:选择隐退于自然,远离世俗。
    3. 门无来足荆生道:无人来访,生活荒凉。
    4. 病不能锄草上阶:身体虚弱,无法劳作。
    5. 自是直方违世易:自认性格刚直难以适应世道。
    6. 况将疏懒合人乖:与人疏懒合拍,更觉不合。
    7. 无由与子同樵种:无法与朋友共同过隐逸生活。
    8. 回首平林浪可柴:回眸自然的宁静,却感到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隐喻:如“蒿艾”、“荆生道”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困境与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世的失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士人内心的孤独与矛盾。

意象分析:

  • 蒿艾:象征隐居与孤独。
  • 荆生道:象征荒凉与无人问津。
  • 草阶:代表日常生活的琐碎与无奈。
  • 平林浪: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蒿艾”象征什么?
    A. 理想的生活
    B. 隐居与孤独
    C. 田园诗意
    D. 社会纷争

  2. “自是直方违世易”中的“直方”指的是什么?
    A. 正直与刚强
    B. 生活方式
    C. 朋友关系
    D. 隐居地点

  3.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什么?
    A. 积极向上
    B. 失望与无奈
    C. 轻松愉快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王维的《鹿柴》、陶渊明的《饮酒》、李白的《将进酒》等,都是探讨隐逸生活与个人理想的佳作。

  • 诗词对比:王令的《次韵子权见寄》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令的作品更显得孤独与失落,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令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