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斋居新宴合,桂里戟门开。 雁趁龙旌到,蛩喧羯鼓催。 松筠分曙色,剑佩接行杯。 日上云霞散,骖驔羽骑回。
白话文翻译: 在斋戒居住的地方,新宴会开始,桂树环绕的戟门敞开。 大雁随着龙旗的到来,蟋蟀的喧闹伴随着羯鼓的催促。 松树和竹子分隔着曙光,剑和佩饰伴随着举杯。 太阳升起,云霞散去,羽翼般的骑兵返回。
注释:
- 斋居:指斋戒时的居住地,通常指寺庙或清修之地。
- 桂里:指桂树环绕的地方,象征着高雅和洁净。
- 戟门:古代宫殿或贵族府邸的正门,门前常立戟以示威严。
- 龙旌:古代皇帝的旗帜,这里指高贵的象征。
- 蛩喧:蟋蟀的叫声,这里形容宴会的喧闹。
- 羯鼓:古代的一种鼓,常用于宴会或庆典。
- 松筠: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坚韧和节操。
- 剑佩:剑和佩饰,古代士人的装饰,象征武士的身份和尊严。
- 骖驔:古代指驾车的马,这里指骑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一次宫廷宴会或庆典中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盛况和诗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宫廷或贵族的宴会中创作,诗人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宴会的盛况和自然景色的变化。首联以“斋居新宴合,桂里戟门开”描绘了宴会的开始,桂树环绕的戟门敞开,象征着高贵和洁净。颔联“雁趁龙旌到,蛩喧羯鼓催”通过大雁和蟋蟀的意象,增添了宴会的生动和热闹。颈联“松筠分曙色,剑佩接行杯”以松竹和剑佩为象征,表达了宴会的庄重和士人的尊严。尾联“日上云霞散,骖驔羽骑回”则描绘了宴会结束,太阳升起,云霞散去,骑兵返回的景象,寓意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宴会的圆满结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斋居新宴合,桂里戟门开”描绘了宴会的开始,桂树环绕的戟门敞开,象征着高贵和洁净。
- 颔联:“雁趁龙旌到,蛩喧羯鼓催”通过大雁和蟋蟀的意象,增添了宴会的生动和热闹。
- 颈联:“松筠分曙色,剑佩接行杯”以松竹和剑佩为象征,表达了宴会的庄重和士人的尊严。
- 尾联:“日上云霞散,骖驔羽骑回”描绘了宴会结束,太阳升起,云霞散去,骑兵返回的景象,寓意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宴会的圆满结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趁龙旌到”中的“雁趁龙旌”比喻高贵的人物到来。
- 拟人:如“蛩喧羯鼓催”中的“蛩喧”赋予蟋蟀以人的行为,增添生动感。
- 对仗:如“松筠分曙色,剑佩接行杯”中的“松筠”与“剑佩”,“分曙色”与“接行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通过对高贵、热闹、庄重和流逝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颂扬。
意象分析:
- 桂里:象征高雅和洁净。
- 戟门:象征威严和尊贵。
- 龙旌:象征高贵和权威。
- 蛩喧:象征宴会的热闹和生动。
- 松筠:象征坚韧和节操。
- 剑佩:象征武士的身份和尊严。
- 日上云霞散: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
- 骖驔羽骑回:象征宴会的圆满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桂里”象征什么? A. 高雅和洁净 B. 热闹和生动 C. 坚韧和节操 D. 高贵和权威
-
“蛩喧羯鼓催”中的“蛩喧”是什么意思? A. 蟋蟀的叫声 B. 大雁的叫声 C. 龙的叫声 D. 鼓的声音
-
诗中的“松筠”象征什么? A. 高雅和洁净 B. 热闹和生动 C. 坚韧和节操 D. 高贵和权威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丽人行》:描绘宫廷宴会的盛况,与李梦阳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李梦阳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丽人行》与李梦阳的这首诗:两者都描绘了宴会的盛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感慨,而李梦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梦阳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宴会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宴会的诗歌,可以与李梦阳的这首诗进行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