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述
陆游 〔宋代〕
怡然气貌渐还婴,
淡饭麤裘过此生。
尽道无方能缩地,
梦中夜夜上青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晚年生活中的一种淡然与安适,尽管生活朴素,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尽管人们常说没有办法让时间缩短,但在他梦中却仿佛能够夜夜登上青城山,畅游于美好的境界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怡然:愉快、安适的样子。
- 气貌:气色和面貌。
- 渐:逐渐、慢慢。
- 淡饭:简单的饮食。
- 麤裘:粗糙的衣服,指的是朴素的生活。
- 无方:没有办法。
- 缩地:缩短距离。
- 青城:青城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
典故解析:
- 青城:青城山是道教名山,常被视为隐士和仙人的居所,象征着理想和超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理想,风格清新、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局动荡,国破家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泊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自述》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展示了陆游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中,诗人以“怡然气貌渐还婴”开篇,描绘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状态。尽管身处于简朴的生活中,陆游却能够自得其乐,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接下来的“淡饭麤裘过此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淡泊的生活方式。淡饭和粗裘象征着简朴的饮食和衣物,表明他对物质的淡然态度。这种生活方式并非消极,而是一种主动选择,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从容与自信。
而“尽道无方能缩地”一句,则反映了人们普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尽管现实中无法缩短时间的距离,但在梦中“夜夜上青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与追求。青城山象征着超脱与宁静,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之地。
整首诗在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中,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超然的境界,给人以深思的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怡然气貌渐还婴:诗人说自己逐渐恢复了婴儿般的安详与纯真,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 淡饭麤裘过此生:生活虽然简单朴素,但他能够满足于此,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尽道无方能缩地:人们常说没有方法来缩短时间,但诗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 梦中夜夜上青城:在梦中,他可以不断地去往理想的境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淡饭麤裘”与“怡然气貌”,形成一种对称美。
- 意象:青城作为理想的象征,强化了诗中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怡然:象征安适与宁静的心态。
- 淡饭麤裘:象征朴素的生活方式。
- 青城:象征理想的归宿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以什么样的状态开篇?
- A. 忧虑
- B. 安详
- C. 激动
-
“淡饭麤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简单生活的接受
- C. 对物质的渴望
-
青城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的境地
- C. 过往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自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理想追求,但陆游更强调对现实的淡泊,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