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时间: 2025-01-27 03:1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谁侍巾鞋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白话文翻译:
太湖的山脉如同古老的骨架,形成了一片壮美的峰峦,气势恢宏而不孤独。小径上覆盖着三层厚厚的苔藓,河流在墙角缓缓流淌。已经知道山谷口有许多花草药材,只是林间缺少了猕猴和松鼠。谁来陪伴我在此游玩,是否有那位老人愿意在家中呼唤我呢?
注释:
- 太湖:中国著名湖泊,水域广阔,风景秀丽。
- 万穴:指山脉中众多的山洞或山穴,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复杂结构。
- 峰岚:峰峦与云雾,指山的壮丽与变化。
- 苔径:长满苔藓的小路,表现出自然的幽静。
- 林间落狖鼯:猕猴与松鼠,指山林中常见的小动物,象征自然的生机与乐趣。
- 巾鞋:古代文人出游时所穿的简便鞋,表现出轻松的游玩状态。
- 里中遗老:指在家中年长者,形成一种对家庭生活的眷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诗人,出生于浙江,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在徐都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新居周围自然风光的赞美,也表现了他渴望与友人共游的情感。诗中所描绘的假山和自然环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山水的追求与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太湖周围的山水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太湖万穴古山骨”,以“山骨”作为形象的比喻,展现出山脉的古老与雄伟,表现出一种力量感。紧接着的“共结峰岚势不孤”,则传达了山的壮观与气势,仿佛在说,虽有孤独的高峰,却因相连的峰峦而不显孤单,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接下来的“苔径三层平木末”,描绘了自然小径的宁静与幽深,苔藓的层叠更是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诗中提到的“河流一道接墙隅”,则将视线引向了水流的柔和,与山的坚硬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两句“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机的关注,也隐含了对游乐生活的渴望。“谁侍巾鞋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在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陪伴的期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渴望在美丽的自然中与友人共享欢乐。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与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湖万穴古山骨:描绘太湖一带的古老山脉,形象生动。
- 共结峰岚势不孤:山脉连接在一起,显示出其壮观气势。
- 苔径三层平木末:小路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显得静谧而幽深。
- 河流一道接墙隅:河水在墙角流淌,增添了自然的灵动。
- 已知谷口多花药:山谷中已有丰富的植物,表现出生命的多样性。
- 只欠林间落狖鼯:缺少活泼的动物,增添了对自然生机的渴望。
- 谁侍巾鞋此游乐:期待有朋友陪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里中遗老肯相呼:希望有年长者在家呼唤,即对家庭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脉比作“古山骨”,生动形象。
- 对仗:如“苔径三层”“河流一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叠加的意象增强景色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稳定与永恒,表现自然之美。
- 水:象征活力与流动,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苔藓:象征沉静与岁月,暗示时间的流逝。
- 动物:如猕猴和松鼠,象征生命的活跃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湖”是指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江苏
- C. 湖南
- D. 湖北
-
“苔径三层平木末”中,苔径的意象表现了什么?
- A. 生机
- B. 宁静
- C. 热闹
- D. 复杂
-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 A. 狐狸和狼
- B. 狐狸和狍子
- C. 猕猴和松鼠
- D. 熊和鸟
答案:
- A. 浙江
- B. 宁静
- C. 猕猴和松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风光,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庐山谣》:展现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维:梅尧臣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维则常以豪放的气质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 王维《鸟鸣涧》:同样表现山水与动物的和谐,意境相近,但王维更突出人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典》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