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彝西阁独直》
时间: 2025-02-04 16:19:3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景彝西阁独直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池头凤皇寒,井上梧桐老。
凤寒浴已晚,桐老脱亦早。
是时有词臣,独直正视藁。
严严代王言,落落奋清藻。
演成五色丝,世作非常宝。
贬如市朝挞,褎若华衮好。
四方号令施,万耳昏聋扫。
此职唯其才,用居宁草草。
白话文翻译:
在池边,凤凰似乎感到寒冷,井上梧桐树也已苍老。
凤凰在寒冷中洗浴已是晚了,梧桐树也早已脱落了叶子。
这时有位词臣,正直地面对着草木。
严肃地传达王的命令,清晰地表达着自己的见解。
他编织五色丝线,世人皆视之为珍宝。
被贬似乎如同市井中的惩罚,却也如华丽的袍子般美好。
四方的号令在施行,然而万耳却是昏聋无知。
这个职务只凭才能,安宜随意草草对待。
注释:
- 凤皇: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与吉祥。
- 梧桐:古代文人雅士所爱的树,常用以象征志向。
- 词臣:指的是掌管文辞的官员,负责对策与奏章。
- 藁:指的是草木,诗中用以比喻政治清明。
- 五色丝:象征华美的文采与才华。
- 市朝:指市井,象征庸俗与世俗的纷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名世,尤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和景彝西阁独直》作于梅尧臣在西阁任职期间,表现了他对政治及文人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时局的关注和对自身价值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池边凤皇和井上梧桐的描写,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凤皇的寒冷和梧桐的苍老,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紧接着,词臣的独直与清晰则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中反复出现的对比手法,使得严肃的政治命令与世俗的庸俗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最后,梅尧臣强调了才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文人职责的认同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头凤皇寒:描绘环境,暗示自然的凋零与人物的孤独感。
- 井上梧桐老:梧桐树的苍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是时有词臣,独直正视藁:词臣的存在与他正直的态度,展示了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 严严代王言,落落奋清藻:强调其言辞的严谨与清晰,表现出高尚的品质。
- 演成五色丝,世作非常宝:用五色丝比喻文采,强调文人的价值。
- 贬如市朝挞,褎若华衮好:对贬谪的不满与反思,暗示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高尚。
- 四方号令施,万耳昏聋扫:批判政令的无效和民众的无知。
- 此职唯其才,用居宁草草:强调任职应以才能为主,反映梅尧臣对人才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演成五色丝”,将文采与华美的丝线相比较。
- 拟人:如“凤寒浴已晚”,赋予凤皇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政治清明的渴望与对文人责任的认同,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表现出一种高洁的品格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皇:象征高贵、纯洁与孤独。
- 梧桐:象征志向与岁月。
- 五色丝:象征文采与才华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皇”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高贵与吉祥
- C. 战争
- D. 力量
-
“四方号令施,万耳昏聋扫”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政令有效
- B. 人们对政令漠不关心
- C. 政令被广泛传唱
- D. 政令被拒绝
-
诗人认为职务的分配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 A. 家世
- B. 财富
- C. 才能
- D. 名声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梅尧臣的《和景彝西阁独直》更注重对政治责任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与人的和谐。两者都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