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驴》

时间: 2025-01-11 15:07:29

归鞍太行下,南及汉川湄。

远历风霜苦,难为蹇劣姿。

在予常惜力,于汝亦忘疲。

去落他人手,筋骸愁自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驴
作者: 陈恭尹 〔明代〕

归鞍太行下,南及汉川湄。
远历风霜苦,难为蹇劣姿。
在予常惜力,于汝亦忘疲。
去落他人手,筋骸愁自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我骑着驴子从太行山下去,南边到了汉川的岸边。
一路上经历了风霜的苦楚,驴子难以忍受这种艰辛的姿态。
我向来是珍惜体力的,对于你,我也忘记了疲惫。
如今被他人牵走,筋骨的愁苦从此开始。

注释:

  • 归鞍:指骑马或骑驴归来。
  • 太行:指太行山脉,位于中国北方。
  • 汉川:指汉水流域的川,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名。
  • 远历:经历了很远的路途。
  • 蹇劣姿:形容驴子走路的艰难姿态。
  • 筋骸:指肌肉和骨骼,形容身体的疲惫。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驴的描写,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劳动动物的关爱与同情,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恭尹是明代的一位诗人,风格清新,常常以自然景物和劳动者的生活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一次远行后写成的,表达了对辛苦旅途的回忆与对驴子的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劳作与生活艰辛的深刻体认。

诗歌鉴赏:

《卖驴》通过对骑驴旅途的描绘,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人在旅途中与驴子共同经历了风霜的考验,驴子艰难的行走姿态成为诗人心中深刻的印象。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驴子辛苦的同情,以及对自己体力的珍惜。最后一句“去落他人手,筋骸愁自兹”,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明了失去驴子后的痛苦与无奈。这不仅是对一只驴子的依恋,更是对生活中劳作与疲惫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归鞍太行下,南及汉川湄。”:描绘了诗人归来的路线,既有地理信息,又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 第二句:“远历风霜苦,难为蹇劣姿。”:强调了旅途中遇到的艰难与苦楚,驴子的艰难行走姿态引发了诗人的同情。

  • 第三句:“在予常惜力,于汝亦忘疲。”:表达了对驴子的情感,尽管辛苦却也无怨无悔,体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默契与共鸣。

  • 第四句:“去落他人手,筋骸愁自兹。”:失去驴子后的心情,愁苦的情绪由此展开,表现了对离别与失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驴子的艰辛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劳动与生活的深刻理解,透过对驴子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悟与对劳动者的同情,传达出一种质朴而真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辛劳与奉献,体现了劳动者的坚韧与不屈。
  • 风霜: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挑战,体现出诗人对旅途的真实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行”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南方
    B. 北方
    C. 西方
    D. 东方

  2. “筋骸愁自兹”中的“筋骸”指的是什么? A. 骨头和肌肉
    B. 驴子
    C. 风霜
    D. 旅途

  3. 诗人对驴子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同情与珍惜
    C. 恨铁不成钢
    D. 忍无可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对艰辛生活的感悟。
  • 王维的《竹里馆》:反映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将陈恭尹的《卖驴》与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后者同样表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但更为悲壮,前者则通过驴子的形象反映出对生活的朴实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恭尹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劳动与生活的诗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