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浔阳非所寄内》

时间: 2025-01-11 04:54:01

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

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在浔阳非所寄内
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
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白话文翻译

在浔阳这个地方我无处寄托情感,
听闻困难的消息使我痛哭流涕,
在行进中我哭泣着走进了府中。
许多朋友像蔡琰一样,流泪请求曹公的帮助。
我知道要登上吴章岭,昔日已无生死之分。
崎岖的石路上行走,外界仿佛折返入青云。
相见时若有悲叹,哀声又怎能被听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浔阳:地名,指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人寄情之地。
  2. 恸哭:痛哭,悲恸地哭。
  3. 蔡琰:指蔡文姬,汉代女诗人,著名的才女。
  4. 曹公:指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5. 吴章岭:地名,可能指吴地的山岭,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6. 青云:比喻高远的志向或理想。

典故解析

  • 蔡琰:蔡文姬在历史上为王允所囚,后被曹操解救,常被用来象征才女和忠诚。
  • 曹公:曹操是文学与政治双重才华的代表,诗人提及他表明了对英雄的向往与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他的诗歌语言奔放,情感真挚,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提到的蔡琰与曹公,象征着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对李白的情感和理想追求有着深刻的映射。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在浔阳非所寄内”为引,开篇即表达了诗人无处寄托情感的孤独。诗人在痛苦与思念中流泪,展现出深厚的情感。通过提及蔡琰与曹公,李白不仅在追忆历史人物,更是在抒发自己对英雄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的意象,表现出人生的艰难与追求理想的执着。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铿锵有力,展现了李白的豪情与对命运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在浔阳非所寄内:表达了诗人身处浔阳却无处寄情的孤独感。
  2. 闻难知恸哭:听闻艰难的消息,内心痛苦,不禁落泪。
  3. 行啼入府中:在行动中哭泣,显现出诗人的痛苦与无奈。
  4. 多君同蔡琰:提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表明了对友谊的珍视。
  5. 知登吴章岭:知晓要登上高峰,象征理想与追求。
  6. 昔与死无分:指曾经与生死无缘,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7. 崎岖行石道:形容人生的艰辛,象征着追求的艰难。
  8. 外折入青云: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向往高远的境界。
  9. 相见若悲叹:即使相见,若有悲叹,情感依旧深重。
  10. 哀声那可闻:即使哀伤,声音又怎能被听见。

修辞手法
此诗使用了比喻(“青云”)、对仗(如“崎岖行石道”与“外折入青云”),表现出李白的艺术特点,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对英雄的渴望,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无奈,情感基调悲壮而又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浔阳:象征情感寄托的地方。
  2. 石道: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与崎岖。
  3. 青云: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4. 蔡琰曹公:象征历史的忠诚与才华,反映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在浔阳非所寄内”中“非”的意思是什么? a. 是
    b. 不是
    c. 没有
    d. 以上皆否

  2. 蔡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忠诚
    b. 忍耐
    c. 悲伤
    d. 喜悦

  3. 诗中提到的“青云”象征着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悲伤
    d. 往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春望》。

  • 李白:强调豪情,歌颂人生的短暂与享乐。
  • 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两者在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