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自遣》
时间: 2025-01-27 03:1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自遣
作者: 尹志平 〔元代〕
扬眉瞬目分明露。认得元来处。清静无为香满炷。十方通彻,遍闻三界,一任年将暮。些儿妙处堪人顾。关外栖真忘来去。更有云霞三四侣。清吟野兴,固穷乐道,此外非他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瞬间之间的清醒与觉悟,回想起自己真实的归处,感受到内心的清静与香气四溢。诗人通达于世事,任凭岁月渐渐流逝。那些美妙的地方值得人们去关注,而在关外的栖息中,作者忘却了来去的烦恼,还有三四位朋友伴随在云霞之间,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的乐趣,除了这些,便无所求。
注释
字词注释:
- 扬眉瞬目: 形容瞬间清醒的神态。
- 元来: 本来,原本。
- 香满炷: 香气弥漫,形容静谧的环境。
- 三界: 佛教用语,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 云霞: 形容美丽的云彩,通常与友人聚会时的景象相关。
- 清吟: 轻声吟唱,表示一种优雅的情趣。
典故解析:
- 三界: 在佛教中,三界是指众生所处的世界,诗中提及,暗示作者对世事的透彻理解。
- 野兴: 与自然结合的兴致,反映出诗人的隐逸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生活在元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受到关注。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内心修养的追求,具有淡雅和哲理的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抒情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淡薄态度,反映出其心灵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 自遣》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作者通过“扬眉瞬目”描绘了一个清醒的瞬间,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生的真实所在并不在于繁华喧嚣,而在于心灵的觉悟与宁静。诗的开头便给人一种清晰的意象,随着“认得元来处”的深入,诗人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归宿。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通过“清静无为香满炷”描绘了一种愉悦的静谧时光,似乎在告诉我们,只有在内心的平和中,才能体会到生活的芳香。而“十方通彻,遍闻三界”则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广泛理解与包容,突显出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些儿妙处堪人顾”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珍视,表达了他在自然中的愉悦与陶醉。最后,诗人与友人共聚于云霞之间,轻声吟唱,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展现出一种无所求、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流畅而富有哲理,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扬眉瞬目分明露: 描绘出瞬间清醒的状态,眼前的世界清晰可见。
- 认得元来处: 反思自我,明了内心真正的归属。
- 清静无为香满炷: 在宁静中感受到自然的芬芳,表达对无为的向往。
- 十方通彻,遍闻三界: 表达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 一任年将暮: 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 些儿妙处堪人顾: 细致入微地关注生活中的美好。
- 关外栖真忘来去: 在自然中忘却烦恼,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 更有云霞三四侣: 与友人共享美景,增添生活的乐趣。
- 清吟野兴,固穷乐道: 轻声吟唱,享受自然中最纯粹的快乐。
- 此外非他取: 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淡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清静无为”来比喻心灵的宁静。
- 拟人: 诗中提及的“云霞”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感。
- 对仗: 各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出对世事的淡薄与对真实自我的觉悟,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目: 象征清醒与觉悟,代表对真实的回归。
- 香: 代表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美好。
- 三界: 象征世事复杂,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 云霞: 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友谊的珍贵。
文化内涵: 诗中的意象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道家和佛教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扬眉瞬目”意思是指( )
- A. 笑容满面
- B. 瞬间清醒
- C. 眉头紧锁
- D. 眼前模糊
-
“清静无为香满炷”描绘的是一种( )
- A. 喧嚣的生活
- B. 平和的内心
- C. 繁忙的场景
- D. 追求名利
-
诗人与友人共享的景象是( )
- A. 繁华都市
- B. 云霞
- C. 烟雾缭绕
- D. 荒凉山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尹志平的《青玉案 自遣》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求,但尹志平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家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