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无肠可断听花雨》
时间: 2025-01-27 03:2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肠可断听花雨。沉沉已是三更许。如此残红那得住。一春情绪。半生羁旅。寂寞空山语。霖铃不是相思阻。四十平分犹过五。渐远不知何杜宇。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人在江南路。
白话文翻译
听着花雨,心中无肠可断,似乎已是深夜三更。这样的残花怎能长久驻留呢?春天的情思,伴随着我半生的旅途,寂寞的山间回响着低语。绵绵细雨并不是阻碍思念的缘由,四十岁的人生,犹如已过了五十岁。渐行渐远,不知何处是杜宇的鸣叫。归去吧,归去吧,人在江南的路上。
注释
- 无肠可断:形容心中极度悲伤,无法自已。
- 沉沉已是三更许:指时间已是深夜三更。
- 残红:指凋零的花朵,暗喻过往的情感。
- 羁旅:漂泊的生活,常指离乡在外。
- 霖铃:细雨声,喻指思念之情。
- 杜宇:杜鹃鸟,象征春天的到来,常与思念相关。
典故解析
“杜宇”指杜鹃,古诗中常用其鸣声来表达思念之情。杜宇鸣叫的时节与春天相伴,象征着离别与相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卒于南宋初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因对故乡的思念而发。诗中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以“无肠可断听花雨”开篇,直接引入情感的浓烈与深邃。诗人通过花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接着,时间的流逝被描绘得沉重而清晰,夜深人静,诗人孤独地思索着春天的情绪与人生的羁旅,构建出一种寂寞的氛围。
在诗中,“霖铃不是相思阻”一句,巧妙地将细雨的声音与思念之情相结合,展现出细腻的情感流动。而“渐远不知何杜宇”则通过杜鹃的鸣叫,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忧伤与思念的愁绪。诗人最后的“归去”呼唤,表现出对故乡的渴望和对人生旅途的反思,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肠可断听花雨:开篇即以痛苦的心情引入,借花雨抒发内心的哀伤。
- 沉沉已是三更许:时间的沉重感,使得情感更加深邃。
- 如此残红那得住:感叹花的凋零,象征着过往情感的无奈。
- 一春情绪:春天是情感的象征,诗人的思绪在春天中徘徊。
- 半生羁旅: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 寂寞空山语:空山的寂静与内心的孤独产生对比。
- 霖铃不是相思阻:细雨声并未阻止思念的流淌,反而加深了思念。
- 四十平分犹过五:人生如白驹过隙,感叹时间的流逝。
- 渐远不知何杜宇:对杜鹃的鸣叫感到陌生,象征着思念的无助。
- 不如归去:最终渴望回归故乡,表达了对归属感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雨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之更具人性化。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思考、对旅途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渴望,形成一种独特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雨: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情感。
- 残红:暗指过往的情感与时光的流逝。
- 杜宇:代表春天的声音,带有思念的意味。
- 空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无肠可断”是形容什么?
- A. 极度快乐
- B. 极度悲伤
- C. 无法自拔
- D. 行动迟缓
-
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爱情的甜蜜
- B. 对时间的感慨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思念之情,但通过月夜的意象,强调家庭的温情。
- 《夜泊牛津》:用夜景表现孤独和思乡,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刘辰翁诗文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