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夜,同听水、叔毅螺江泛月,叠前韵一首并柬君常》
时间: 2025-01-10 23:1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月十五夜,同听水、叔毅螺江泛月,叠前韵一首并柬君常
作者: 王允皙
看竹入村莫入城,
爱莲赏花莫赏茎。
过时失地始则悔,
来补秋事寻幽盟。
主人三两联臂出,
岸侧已有扁舟横。
水禽夜静汝好睡,
安用云际鸣相惊。
同居忧患那忍触,
嗟我去岁未死兵。
今夜月明心上阔,
顿觉冥涨生沧瀛。
濛濛百步回望里,
君家烟树虚且清。
桄榔无花有高影,
下覆楼火摇微赪。
雨余江气乍清肃,
早晚岩桂飘金英。
沾衣霜露不足惜,
但恐河汉垂垂倾。
坐怜鳌峰灯影底,
张侯北涕哦诗情。
吾曹用意取疏散,
文字驱迫如官程。
方山浸江转深黑,
回棹谁掠菰蒲声。
白话文翻译:
在村子里看竹子,不要进城;
喜欢莲花,要欣赏花瓣,不要看茎。
错过了时机,失去了领地,开始后悔;
来弥补秋天的事务,寻求幽静的誓言。
主人三两人相聚,走出来;
岸边已经有小船停着。
水禽在安静的夜晚,你可以安然入睡,
何必因云间的鸣叫而惊扰?
共同生活在忧患中,怎能忍心触碰?
唉,我去年的战争还未结束。
今夜月亮明亮,心情宽广,
顿时觉得心潮澎湃,生出无尽的感慨。
朦朦胧胧回望百步之内,
你的家烟树虚无而清新。
桄榔树没有花,却有高高的影子,
楼下的火光摇曳着微微的红色。
雨后江面气息渐渐清新,
早晚岩上的桂花飘散金色的英香。
沾湿衣服的霜露不算什么,
只怕银河慢慢倾斜。
坐在鳌峰灯影下,
张侯在北方流泪,吟咏着诗情。
我们用意图来疏散,
文字的逼迫如同官程。
方山浸没在江水中变得深黑,
回棹时谁能掠过菰蒲的声音?
注释:
- 看竹入村莫入城:看竹子时应选择乡村,而非城市。
- 爱莲赏花莫赏茎:欣赏莲花时应关注花,而非茎。
- 过时失地:错过了时机,失去了机会。
- 冥涨生沧瀛:心潮澎湃,感受到无尽的忧伤。
- 桄榔:一种热带植物,象征高大挺拔的形象。
- 鳌峰:传说中的海神,象征着高大和力量。
典故解析:
- 河汉:指银河,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遥远和浩瀚的情感。
- 张侯北涕:张侯指张九龄,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允皙,字子昇,号静斋,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七月十五的夜晚,正值仲夏,诗人借助月光和江水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暗含对过去战乱的怀念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看竹入村莫入城”开篇,表现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而非喧嚣的城市生活。接着,诗人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独特理解,强调应关注事物的本质。
诗中“今夜月明心上阔,顿觉冥涨生沧瀛”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澎湃。在夜色下,月光洒下,诗人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感升腾而起。这种情感不仅来自于对美景的感悟,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后部分对夜晚景象的描绘,细致入微,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诗中“桄榔无花有高影”通过对静谧夜色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承载着诗人对生活、友情、战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王允皙的诗歌风格和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看竹入村莫入城:人们在欣赏自然时,应选择乡村而非城市。
- 爱莲赏花莫赏茎:欣赏莲花时,要关注花的美丽,而非茎的平凡。
- 过时失地始则悔:错过机会后,常常会后悔。
- 今夜月明心上阔:今晚月光明亮,心情开阔。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河汉”暗喻银河,象征浩瀚。
- 拟人:水禽夜静,仿若对人类的关怀。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抒发了对友谊和往事的怀念。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坚韧与清雅。
- 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月亮:象征清明与思念。
- 水禽:象征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看竹入村莫入城”,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城市生活更好
- B. 值得欣赏的东西应该选择乡村
- C. 竹子只在城市生长
-
诗中的“今夜月明心上阔”有何意?
- A. 月亮明亮,心情愉悦
- B. 月亮很大
- C. 心情不佳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写月夜下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王允皙的作品都描绘了月夜,但李白更偏向于抒发思乡之情,而王允皙则在月光下思考人生哲理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允皙传》
- 《古诗文鉴赏与赏析》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