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忠宪公可楼用韵》

时间: 2025-01-10 23:15:22

读书何处访遗踪,短棹遥牵露苇丛。

半亩宫开山四面,三间楼占水当中。

清流祸且同元祐,点将编成数钜公。

薄暮渔村一声笛,白蘋红蓼起悲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忠宪公可楼用韵
作者: 黄世则 〔清代〕

读书何处访遗踪,短棹遥牵露苇丛。
半亩宫开山四面,三间楼占水当中。
清流祸且同元祐,点将编成数钜公。
薄暮渔村一声笛,白蘋红蓼起悲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一个特定的地点,追寻历史遗迹和文化痕迹的情感。诗中描绘了小舟在露湿的芦苇丛中轻轻滑行的情景,周围群山环绕,楼阁坐落于水中。诗人感慨历史的悲剧与渔村的宁静,最后以一声笛音结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氛围。

注释

  • 何处:哪里。
  • 短棹:小舟的桨。
  • 遥牵:远远地牵引。
  • 露苇丛:露水中的芦苇丛。
  • 半亩宫:形容小型的建筑。
  • 四面:四周,四方。
  • 三间楼:指楼阁的数量。
  • 清流:清澈的流水。
  • 元祐:指宋代的一个年号,暗示历史。
  • 薄暮:黄昏时分。
  • 渔村:捕鱼的村庄。
  • 悲风:悲伤的风。

典故解析

“元祐”是指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这里用来代表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事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世则,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次游历中创作而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的追忆,表达出对先贤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细腻与深邃。开篇以“读书何处访遗踪”引入,表达了对文化遗迹的渴望,体现出诗人对知识和历史的追寻。接下来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短棹轻舟在露苇丛中,既有宁静的美感,又透出一丝孤独之感,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半亩宫开山四面,三间楼占水当中”一句,展现了作者对空间的独特理解,楼阁的坐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末尾的薄暮渔村和一声笛音,则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切反思,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读书何处访遗踪
    诗人思索着去哪里寻找古人的遗迹,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求。

  2. 短棹遥牵露苇丛
    小舟轻轻摇曳,远远地牵引着露水中的芦苇,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宁静。

  3. 半亩宫开山四面
    半亩大小的宫殿四面环山,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场所。

  4. 三间楼占水当中
    楼阁坐落在水中,突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5. 清流祸且同元祐
    清澈的流水与历史的变迁相交织,暗示着历史的悲剧。

  6. 点将编成数钜公
    将历史人物编织成诗,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7. 薄暮渔村一声笛
    黄昏渔村响起一声笛音,唤起一种淡淡的愁绪。

  8. 白蘋红蓼起悲风
    白蘋和红蓼在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白蘋红蓼”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棹:象征轻盈与灵动。
  • 露苇丛: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楼阁:象征人文景观和历史的积淀。
  • 清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
  • 薄暮:代表时间的终结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短棹”指的是什么? A. 桨
    B. 短船
    C. 短棕
    D. 短草

  2. 其中提到的“元祐”是指哪个朝代的年号?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3. “薄暮渔村一声笛”中,薄暮代表什么? A. 早晨
    B. 黄昏
    C. 正午
    D. 午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李白的《静夜思》,展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黄世则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黄世则更倾向于历史的反思,而王维则重在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