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泰伯庙》

时间: 2025-01-10 23:21:43

梅里风烟近古初,依稀还认让皇墟。

遥从断发文身后,想见耕田凿井余。

天下让三宣圣笔,世家第一史迁书。

祗今风教东南盛,比户弦歌至德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里风烟近古初,依稀还认让皇墟。
遥从断发文身后,想见耕田凿井余。
天下让三宣圣笔,世家第一史迁书。
祗今风教东南盛,比户弦歌至德居。

白话文翻译

梅里一带的风烟缭绕,似乎回到了古老的初期,依稀还能认出当年让人敬仰的皇帝的遗址。
遥想起那些断发文身的人们,似乎看见他们在耕田和凿井,依然在辛勤劳作。
在这天下,三位宣扬圣道的笔者(指三位历史学家),而世家中最为杰出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如今东南一带的风俗教化盛行,门前传来的是弦歌之声,德行高尚的人们居住于此。

注释

  • 梅里:地名,指梅里地区,可能与历史或文化背景相关。
  • 风烟:形容自然景象,暗示历史的沧桑。
  • 让皇墟:指古代帝王的陵墓或遗址。
  • 断发文身:指古代一些民族或社会的习俗。
  • 三宣:指宣扬道德伦理的三位历史学者。
  • 世家:指世代相传的名门望族。
  • 弦歌:古代音乐,指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世则,清代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及对地方风土人情的关注。他的诗风清新,常用典故,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出于对梅里地区的追忆和对古代文化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敬仰。

诗歌鉴赏

《梅里泰伯庙》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当下社会风俗的思考。首句“梅里风烟近古初”,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诗人通过“依稀还认”的表达,展示出对古代遗址的怀念与敬仰。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断发文身”的描写,勾勒出古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体现出一种对传统生活的尊重。

“天下让三宣圣笔,世家第一史迁书”则将诗的视野拓展到历史的层面,赞美了古代历史学家的成就,表明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最后两句则将目光转向当下,描绘了东南一带的风俗盛行,诗人通过“弦歌至德居”的描写,表现了对德行的推崇和对社会风气的赞美。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敬仰,对传统的珍视,以及对当下社会的美好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广的历史视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梅里风烟近古初:描绘梅里地区的风景,与古代有着深厚的渊源。
    • 依稀还认让皇墟:似乎还能辨认出古代皇帝的遗址,表达对历史的追忆。
    • 遥从断发文身后:遥想起古代的习俗,反映历史的变迁。
    • 想见耕田凿井余:想象古人仍在辛勤耕作,体现劳动的美德。
    • 天下让三宣圣笔:赞美三位历史学者,强调文化的传承。
    • 世家第一史迁书:司马迁的《史记》是历史文学的杰作,体现对文化的推崇。
    • 祗今风教东南盛:当今东南地区的文化教育繁荣。
    • 比户弦歌至德居:描绘出当下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耕田凿井”与“风教东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风烟的描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今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及对当下社会美好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梅里:象征历史与文化。
  • 风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 耕田凿井:象征勤劳与传统的生活方式。
  • 三宣圣笔:象征历史学者的智慧与文化的传承。
  • 弦歌: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与和谐的社会风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让皇墟”指的是: a) 古代的皇帝陵墓
    b) 现代的城市
    c) 一处山川

  2. “天下让三宣圣笔”中的“三宣”是指: a) 三位历史学者
    b) 三种文化
    c) 三个民族

  3. 诗中描绘的“弦歌”代表了: a) 战争
    b) 和谐的社会风气
    c) 经济发展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自然美景与历史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黄世则的作品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历史的传承与当下的对比,而后者则强调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清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及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对古代诗歌的发展及风格进行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