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出海庵访元济上人不值》

时间: 2025-04-27 21:45:22

地僻径纡回,深林有禅室。

乘兴独来兹,云与僧俱出。

炉冷篆烟消,庭空落叶集。

坐久默无言,空山下斜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出海庵访元济上人不值
作者: 慧琳 〔清代〕

地僻径纡回,深林有禅室。
乘兴独来兹,云与僧俱出。
炉冷篆烟消,庭空落叶集。
坐久默无言,空山下斜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曲折的小路通向深林中的禅房。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这里,云彩与僧人一同飘出。香炉已经冷却,袅袅的烟雾消失了,庭院里落满了树叶。我坐了很久,默默无言,空旷的山下,夕阳斜照。

注释:

  • 地僻:地理位置偏僻。
  • 径纇回:小路曲折回旋。
  • 禅室:修行的地方,寺庙中的房间。
  • 乘兴:带着兴致、愉快的心情。
  • 炉冷篆烟消:香炉已经冷却,香烟已经消散。
  • 庭空落叶集:庭院空荡荡,落叶聚集成堆。
  • 默无言:静坐不语。
  • 空山:指宁静的山林。

典故解析:

“元济上人”指的是元济禅师,可能是慧琳对于一位高僧的敬仰。诗中表现出对禅宗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慧琳,清代诗人,生活背景相对清贫,常常游历于名山大川,深入禅宗文化,诗作多以禅意和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山林、探访禅宗寺庙之际,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与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而恬淡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禅宗环境。开篇描绘了地理位置的偏僻和小路的曲折,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来到禅房,心中充满期待,仿佛与自然和谐共融。接着,描写了香炉的冷却和庭院的落叶,这些意象不仅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世俗的烦扰在此处被抛弃,进一步渲染了禅宗的清净境界。

最后两句“坐久默无言,空山下斜日”更是将这种宁静推向高潮。诗人在此静坐,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夕阳的斜照,似乎让人领悟到一种超然的哲理。整首诗以静谧之美引导读者体会禅宗的深邃和内心的平和,表现了诗人追求宁静的心态和对禅宗文化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僻径纇回:说明环境的偏僻和不易到达,暗示了寻求内心宁静的艰难。
  • 深林有禅室:进一步指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增添了神秘感。
  • 乘兴独来兹:强调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心境,突显内心的自由。
  • 云与僧俱出:象征着禅宗的清净与自然的融合。
  • 炉冷篆烟消: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冥想的清静。
  • 庭空落叶集: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宁静的美。
  • 坐久默无言:表现了诗人对内心的反思与沉淀。
  • 空山下斜日:将自然与心境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云与僧俱出”暗示灵性与自然的交融。
  • 对仗:如“炉冷篆烟消,庭空落叶集”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禅宗哲学的体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分析:

  • 禅室: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 炉冷: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思考的结束。
  • 落叶:寓意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循环。
  • 斜日:象征时间的推移与人生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繁华热闹
    B. 偏僻宁静
    C. 现代都市
    D. 繁花似锦

  2. “炉冷篆烟消”中的“篆烟”指的是什么? A. 香烟
    B. 炭烟
    C. 书法
    D. 水蒸气

  3. 诗人独自到达禅房,心中是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兴奋
    C. 平静
    D. 恐惧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宁静自然的景象,但更强调山水的和谐与人心的安宁。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在宁静中融入了离别的感伤,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