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上陌,惊动洛阳人。
白话文翻译:
白玉般的美少年,驾车渡过天津河。看那花儿开在东边小路上,惊动了洛阳的行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玉:形容年轻男子的美貌,像白玉一样洁白无瑕。
- 谁家郎:指的是哪个家族的年轻男子,带有一种疑问和好奇的语气。
- 回车:指转过车子,回头看。
- 天津:此处指代河流,实际为地名,传达一种江河的意象。
- 东上陌:指东边的小路,陌是指田间小路。
- 惊动:使人感到惊讶或好奇。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简单,但其中的“洛阳”指代的是一个繁华的城市,诗中提到的“洛阳人”则象征着对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洛阳作为古代的都城,常常被用来代表繁华与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风格多变,常常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李白的盛年时期,正是他游历各地、感受自然与人情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李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也对个人的理想与情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横吹曲辞 洛阳陌》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通过描绘一个美好瞬间,展示了李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敏锐感知。全诗以“白玉谁家郎”开篇,立刻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年轻的男子,既表现了他出众的容貌,也暗示了李白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接着“回车渡天津”,描绘了这一美少年在河边的活动,展现出一种活泼、灵动的气息。而后“看花东上陌”,则将视线引向自然,恰如其分地融入了春天的气息,花朵的绽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最后一句“惊动洛阳人”,不仅暗示了洛阳的繁华与人文气息,还表达了这种美景对人们的震撼,仿佛在提醒着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李白以精炼的语言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感悟,值得品味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谁家郎:指出了诗中美少年,强调了他的美丽。
- 回车渡天津:描绘了他的动作,给人以轻快的感觉。
- 看花东上陌:自然景象与美少年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惊动洛阳人:表现了美的震撼力,体现出人们对美的向往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玉”比喻年轻人的美貌,生动形象。
- 对仗:在“回车”和“渡天津”中,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花”和“路”构建出一种春天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对青春与美的赞美,表达了李白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象征着纯洁、美丽的青年,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天津:不仅是地理名词,更是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花:象征生命的繁荣与美好,代表着春天的气息。
- 洛阳人:象征着对美的追求与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
“白玉谁家郎”中的“白玉”用来形容? A. 一种花
B. 年轻男子的美貌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城市 -
诗中提到的“洛阳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美的震撼
B. 旅行的疲惫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春天的渴望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的作品:李白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之美,而杜甫则更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两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唐诗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