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舍生取义》

时间: 2025-01-27 03:36:04

义在甘心自杀身,人情天理此为真。

谁能出段乾坤裹,长作偷生负罪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义在甘心自杀身,人情天理此为真。
谁能出段乾坤裹,长作偷生负罪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正义面前,甘愿为之牺牲生命的决心。人之常情和天理都在于此。谁能在这个大千世界中,逃避责任而长久地活着呢?这样的逃避只会成为负罪的偷生者。

注释:

  • :指正义、道义。
  • 甘心:甘愿、心甘情愿。
  • 自杀身:指为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人情天理:人之常情和自然法则。
  • 乾坤:指天地、宇宙。
  • 偷生:指不顾责任地苟且偷生。
  • 负罪人:指心怀愧疚而活着的人。

典故解析:

“舍生取义”这一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在道德和正义面前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价值。许多历史人物,如义士和志士,为了信念和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为主。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动荡,士人面临着道德与个人利益的选择。该诗反映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和对苟且偷生者的鄙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生命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开头两句直接表明了作者对“义”的坚定立场,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无畏和对道义的执着追求。诗中提到“人情天理”,引发读者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强调了在道义面前,个人的生死并非最重要的。

后两句则以反问的方式,揭示了逃避责任的愚蠢与悲哀。质问谁能在天地之间长久地逃避责任,流露出对那些只求苟且偷生之人的不屑。整体而言,诗歌充满了激昂的情感,表达了对真正道义的追求和对自私者的唾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义在甘心自杀身”:强调对道义的追求至高无上的态度。
    • “人情天理此为真”:在情感和理性中,正义的价值最为真实。
    • “谁能出段乾坤裹”:质疑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够逃避责任。
    • “长作偷生负罪人”:指出那些逃避正义的人终将活得不安宁。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激发读者思考。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舍生取义”的主题,表达了在面对正义时宁愿牺牲生命的决心,同时也对那些逃避责任的人表示强烈的批判。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价值观。
  • 生命:代表个人的存在与选择,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为正义而活。
  • 天地:象征着宇宙和社会的广阔,强调责任的重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义在甘心自杀身”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生命的无畏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2. “人情天理此为真”中的“天理”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法则
    B. 人的情感
    C. 社会习俗

  3. 诗中反问“谁能出段乾坤裹”意在强调什么? A. 逃避责任的愚蠢
    B. 道义的重要性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1. A;2. A;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以豪放的笔调描绘自然,亦反映了人生哲理。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同样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舍生取义》和古代的《岳阳楼记》,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和责任的追求,但《岳阳楼记》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而陈普的诗则强调为正义而牺牲的勇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经·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