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善得於心皆实有,本根植立已无亏。
美而且大并神圣,熟后工夫出不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善良的心得到的都是实在的,无论根基如何扎实,都不会有所亏损;美好且伟大的事物是神圣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不期而遇地获得。
注释:
- 善得:指善良的心灵所获得的。
- 心皆实有:心中所想的都是真实的。
- 本根:根基,指内心的本质。
- 植立:扎根、建立。
- 亏:损失、缺失。
- 美而且大:美好又伟大,形容事物的特质。
- 神圣:具有崇高的意义。
- 熟后工夫:指经过反复的努力与实践。
- 出不期:意外收获。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思想受《孟子》影响深远,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努力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关注人性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实践,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哲理性的思考为基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可能是在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中产生的,旨在强调内心的善良和努力的重要性,反映了宋代儒家思想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实际努力之间的关系。诗的开头“善得於心皆实有”,表明了内心的善良是获得真实价值的前提,而“本根植立已无亏”则进一步坚定了这种信念。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一个人内心的善良和坚定的信念是人生的根基,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外部的挑战时不至于失去方向。
接下来的“美而且大并神圣”,则是对理想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人们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崇高目标。这种理想是值得追求的,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成功,而是精神上的升华。最后一句“熟后工夫出不期”则提醒人们,真正的成就往往是在看似平常的坚持与努力中悄然显现的,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急于求成,而是应该耐心等待。
整个诗作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对理想的追求,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善得於心皆实有:强调内心所获得的善良是实实在在的,指向心灵的真实状态。
- 本根植立已无亏:根基扎实,表明内心的修养不会有损失。
- 美而且大并神圣:描绘理想的美好与伟大,强调其崇高的价值。
- 熟后工夫出不期:通过努力,成果常常在不经意之间显现。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美而且大并神圣”通过排比增强了词义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善良与努力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内心的修养与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理想。
意象分析:
- 善心:象征着内心的美好与真实。
- 根基:象征着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的基础。
- 美与大: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崇高目标。
- 工夫:象征着努力与实践的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善得於心皆实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 A. 外在的成功
- B. 内心的善良
- C. 物质的积累
-
“美而且大并神圣”中,“神圣”主要指什么?
- A. 崇高的理想
- B. 物质的富裕
- C. 普通的生活
-
“熟后工夫出不期”是指什么?
- A. 努力后必定成功
- B. 成功常常在不经意间
- C. 努力没有意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王之涣通过描绘壮阔的景象,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在平静的夜晚思考人生,体现了内心的深邃与情感的真挚。
诗词对比:
- 陈普《善信美大》与王之涣《登幽州台歌》:
- 两首诗都强调内心的修养与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善良,后者则侧重于外部的壮丽景象。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