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不可以无耻》

时间: 2025-01-27 04:10:02

耻字在人为甚大,根心羞恶不容无。

所存所失分岐路,为跖为尧遂两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
作者: 陈普 〔宋代〕

耻字在人为甚大,
根心羞恶不容无。
所存所失分岐路,
为跖为尧遂两途。

白话文翻译:

耻辱的字在人心中占据着极大的地位,
内心的羞愧和恶行是绝不能缺少的。
所存的和所失的分开了两条道路,
是走为跖的歧途,还是追随尧的正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耻字:指“耻”,即羞耻、羞愧。
  • 人为甚大:在人心中意义重大。
  • 根心:内心,根本的心理。
  • 羞恶:对羞耻和恶行的感受。
  • 所存所失:所拥有的和失去的。
  • 分岐路:分开的道路,选择的岔口。
  • 为跖:指走向卑劣的道路,源于“跖”的典故。
  • 为尧:指追随贤明的尧,象征正义与道德。

典故解析:

  • :尧是古代中国的圣王,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和道德的典范。
  • :指的是犬儒主义者或卑劣之人,源于《史记》中的“跖”字,代表不道德的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文见长。他的作品往往充满哲理,关注人性与道德。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与道德沦丧并存。陈普写作此诗,旨在强调道德羞耻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在道德与利益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入探讨了“耻”所代表的道德意识。开篇即指出“耻”在人的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揭示了羞耻感与自我道德的紧密联系。接着,诗人通过“所存所失分岐路”的设定,生动地描绘出人生中的选择与困惑。

在选择的岔口,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是追随尧,走向理想和道德的高峰,还是走向跖,陷入卑劣与自私的深渊。这一对比不仅使诗歌富有层次感,也引发读者对自我选择的深思。通过这首诗,陈普提醒人们,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关乎道德与自我价值,只有直面耻辱,才能坚持正确的道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耻字在人为甚大:强调羞耻感的分量,指出道德感是人心的基石。
  • 根心羞恶不容无:内心的羞愧和对恶行的反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情感。
  • 所存所失分岐路:人生有选择,拥有和失去的东西形成了不同的道路。
  • 为跖为尧遂两途:在选择的岔口,表明走向卑劣或追随道德的两种可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为跖为尧”对比两种选择,增强诗的情感张力。
  • 比喻:将人生的选择比作岔路,使抽象的道德选择具体化。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羞耻感在人生选择中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珍视道德与良知,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道德、良知。
  • 分岐路:象征选择、人生的方向。
  • 尧与跖:分别代表高尚与卑劣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耻字”指代什么?
    A. 羞耻感
    B. 书信
    C. 食物
    D. 游戏

  2. “为跖”为何意?
    A. 道德的选择
    B. 卑劣的选择
    C. 理想的选择
    D. 复杂的选择

  3. 诗歌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自然之美
    B. 人生的选择与道德
    C. 个人的奋斗
    D. 友情与爱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强调道德和人性的重要性。
  • 《庄子》:探讨人生哲理与选择。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人生选择,但陈普更侧重于道德层面,而李白则强调享乐与自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