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乐之行恨未忘,时人又为去齐伤。
圣贤出处常如此,道运终天孰主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女乐的离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时人对齐国的失去又感到惋惜。圣贤的出现和消失往往如此,世间的道理与运势终究要归于谁来主宰呢?
注释:
- 女乐:古代宫廷女乐,指的是在宴会上演奏音乐的女子。
- 去齐:指齐国的失落,可能是指历史上某种重大变故。
- 圣贤:指有德行的圣人和贤人。
- 出处:指圣贤的出世或出现。
- 道运:道理和运势,可能指天命或历史的进程。
- 主张:主宰或掌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古抒怀,引发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女乐”与“去齐”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如今局势的无奈。诗中的“女乐之行恨未忘”,不仅仅是对音乐的追忆,更是对那段辉煌历史的追思。在作者的心中,音乐不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象征着一种失去的美好。
接着,“时人又为去齐伤”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切关怀。齐国的失落不仅是地理上的丧失,更是精神文化的断裂。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最后两句“圣贤出处常如此,道运终天孰主张”,将主题引向更深层的哲理思考。圣贤的出现与消逝,似乎是历史长河中的必然,而道理和运势的主宰者则引发了对历史规律的疑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迷茫和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女乐之行恨未忘:表达对当年女乐舞乐的怀念,象征着一种失去的美好。
- 时人又为去齐伤:时人因齐国的衰落而感到悲伤,反映了历史变迁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 圣贤出处常如此:圣贤的出现和消逝是历史常态,暗示了人类历史的循环。
- 道运终天孰主张:对历史进程与天命的反思,质疑谁在真正掌控历史的走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女乐”与“去齐”,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女乐与历史的美好做关联,形成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哲学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惑,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乐:象征失去的美好与欢乐。
- 去齐:代表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断裂。
- 圣贤:象征智慧与理想的追求。
- 道运:代表历史的规律与命运的掌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女乐”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宫廷中的女乐手
- C. 诗人的朋友
- D. 一种舞蹈
- 填空题:诗中“时人又为去齐伤”表达了对__的惋惜。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圣贤”是指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家。 (对/错)
答案:
- B
- 齐国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陈普的作品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但陈普更多地关注于历史的变迁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侧重个人情感与人际关系的牵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