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时间: 2025-01-11 17:54:53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李郢 〔唐代〕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白话文翻译:

在偏远的乡间,我因多病而常闭门不出,荒废的园子里,重阳节的菊花独自开放。 在忧愁中,我又听到了那清冷的笛声,带着哀怨;在眺望中,却难以见到送酒的白衣人到来。 元瑜正享受着从军的乐趣,而甯戚的哀歌又有谁来怜悯? 红旗在碧江的暮色中纷纷飘扬,我知道你醉酒后在望乡台上思念故乡。

注释:

  • 野人:指居住在乡野的人,作者自指。
  • 门长掩:指因病常闭门不出。
  • 荒圃:荒废的园子。
  • 重阳菊自开:重阳节时菊花自然开放。
  • 清笛怨:清冷的笛声带着哀怨。
  • 白衣:指送酒的人,典故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
  • 元瑜:指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阮瑀,字元瑜。
  • 甯戚:春秋时期的人,因贫困而唱歌自怜。
  • 红旆:红旗。
  • 碧江暮:碧绿的江水在暮色中。
  • 望乡台:古代登高望远,思念故乡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郢在重阳节时,因病闭门,思念远方的朋友而作。诗中通过对重阳节特有的菊花、清笛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野人多病”、“荒圃重阳菊自开”等词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病弱的形象,以及一个荒凉、寂静的场景。诗中的“愁里又闻清笛怨”和“望中难见白衣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忧愁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元瑜和甯戚的提及,以及对红旗和碧江暮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从军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一首典型的重阳节抒怀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人多病门长掩:诗人自称为“野人”,因多病而常闭门不出,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
  2. 荒圃重阳菊自开:荒废的园子里,重阳节的菊花独自开放,象征着孤独和坚韧。
  3. 愁里又闻清笛怨:在忧愁中,又听到了那清冷的笛声,带着哀怨,增强了孤独和忧愁的氛围。
  4. 望中难见白衣来:在眺望中,却难以见到送酒的白衣人到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5. 元瑜正及从军乐:元瑜正享受着从军的乐趣,暗示了对从军生活的向往。
  6. 甯戚谁怜叩角哀:甯戚的哀歌又有谁来怜悯?表达了对贫困和孤独的同情。
  7. 红旆纷纷碧江暮:红旗在碧江的暮色中纷纷飘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8. 知君醉下望乡台:我知道你醉酒后在望乡台上思念故乡,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荒圃重阳菊自开”中的“自开”,赋予菊花以人的行为,增强了孤独和坚韧的意象。
  • 对仗:如“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中的“愁里”与“望中”,“清笛怨”与“白衣来”,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如“红旆纷纷碧江暮”中的“红旆”比喻红旗,增强了画面的壮丽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重阳节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通过对重阳节特有的菊花、清笛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元瑜和甯戚的提及,表达了对从军生活的向往和对贫困和孤独的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一首典型的重阳节抒怀之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人:指居住在乡野的人,作者自指,象征孤独和无奈。
  • 荒圃:荒废的园子,象征荒凉和寂静。
  • 重阳菊:重阳节时菊花自然开放,象征孤独和坚韧。
  • 清笛怨:清冷的笛声带着哀怨,象征孤独和忧愁。
  • 白衣:指送酒的人,象征友人和期盼。
  • 红旆:红旗,象征壮丽和希望。
  • 碧江暮:碧绿的江水在暮色中,象征壮丽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野人”指的是谁? A. 作者自己 B. 陶渊明 C. 阮瑀 D. 甯戚

  2. “荒圃重阳菊自开”中的“自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3. 诗中的“白衣”指的是什么? A. 送酒的人 B. 从军的人 C. 贫困的人 D. 孤独的人

  4. 诗中的“望乡台”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忧愁 C. 思念故乡 D. 从军生活

答案:

  1. A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李郢的《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两者都以重阳节为背景,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李郢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从军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郢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郢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