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日江村偶兴》
时间: 2025-01-11 21:0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一日江村偶兴 李郢 〔唐代〕 旧历年光看卷尽,立春何用更相催。 江边野店寒无色,竹外孤村坐见梅。 山雪乍晴岚翠起,渔家向晚笛声哀。 南州近有秦中使,闻道胡兵索战来。
白话文翻译: 旧年的日历已经翻到了尽头,立春的到来自然无需再催促。 江边的野店显得格外寒冷,没有一丝色彩,竹林外的孤村中可以看到梅花盛开。 山上的雪在晴天时化开,山岚翠绿升起,渔民们在傍晚时分吹奏着哀伤的笛声。 南方地区最近有来自秦中的使者,听说胡人的军队正在索要战争。
注释:
- 旧历年光:指旧年的日历。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天的开始。
- 野店:指江边的小店。
- 寒无色:形容环境冷清,没有生气。
- 孤村:偏僻的小村庄。
- 山雪乍晴:山上的雪在晴天时开始融化。
- 岚翠:山间的雾气和翠绿的植被。
- 向晚:傍晚时分。
- 南州:指南方的地区。
- 秦中使:来自秦中地区的使者。
- 胡兵:指外族的军队。
诗词背景: 李郢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江村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秦中使”和“胡兵索战”暗示了当时边疆的紧张局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春为背景,通过对江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时局的深切忧虑。诗中“江边野店寒无色”和“竹外孤村坐见梅”两句,通过对冷清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和平的渴望。后两句“山雪乍晴岚翠起,渔家向晚笛声哀”则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渔家哀伤的笛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最后两句“南州近有秦中使,闻道胡兵索战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忧虑,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 首句“旧历年光看卷尽,立春何用更相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自然到来,无需人为催促。
- 第二句“江边野店寒无色,竹外孤村坐见梅”通过对冷清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和平的渴望。
- 第三句“山雪乍晴岚翠起”描绘了山间雪融后的美景,而“渔家向晚笛声哀”则通过渔家的笛声,传达了哀伤的情感。
- 最后两句“南州近有秦中使,闻道胡兵索战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忧虑,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立春何用更相催”中的“相催”赋予了立春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江边野店寒无色,竹外孤村坐见梅”中的“江边”与“竹外”,“野店”与“孤村”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立春时节江村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江边野店:象征冷清和孤寂。
- 竹外孤村:象征偏僻和宁静。
- 山雪乍晴:象征自然的变化和生机。
- 渔家向晚笛声:象征哀伤和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中使”是指来自哪里的使者? A. 南方 B. 秦中 C. 北方 D. 东方
- 诗中的“胡兵索战来”暗示了什么? A. 和平的到来 B. 战争的威胁 C. 丰收的季节 D. 节日的庆祝
- 诗中“江边野店寒无色”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市集 B. 冷清的小店 C. 繁华的街道 D. 繁忙的码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郢的《立春一日江村偶兴》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但李郢的诗更多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表达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