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八首 其四》

时间: 2025-01-27 03:25:45

高竹碧相倚,自能发馀清。

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

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竹八首 其四 邵雍 〔宋代〕

高竹碧相倚,自能发馀清。 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 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竹子碧绿相依,自然能发出余下的清新。 时常有微风吹来,万千叶子发出同一声音。 道理虽污却得平和之理,物虽虚却含深远之情。 在阶前闲步的人,心情是多么的清和平静。

注释:

  • 高竹:高大的竹子。
  • 碧相倚:碧绿的竹子相互依偎。
  • 自能发馀清:自然能散发出余下的清新气息。
  • 时时:时常。
  • 微风:轻柔的风。
  • 万叶同一声:无数竹叶同时发出声音。
  • 道污得夷理:虽然道理看似污浊,却能得到平和的道理。
  • 物虚含远情:虚无的物体蕴含着深远的情感。
  • 阶前闲步人:在台阶前悠闲散步的人。
  • 意思何清平:心情是多么的清和平静。

诗词背景: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高竹八首》是邵雍的一组诗,通过描绘高竹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高竹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的心境。首两句“高竹碧相倚,自能发馀清”描绘了高竹的碧绿和清新,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纯净。中间两句“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通过微风和竹叶的声音,传达了一种和谐与宁静。后两句“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则表达了即使在污浊的现实中,也能找到平和的道理,虚无的物体也能蕴含深远的情感。最后两句“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则描绘了一个在阶前闲步的人,心情清和平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 首句“高竹碧相倚”通过“高竹”和“碧相倚”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展现了竹子的高大和碧绿。
  • 第二句“自能发馀清”通过“自能”和“发馀清”表达了竹子自然散发的清新气息。
  • 第三句“时时微风来”通过“时时”和“微风”传达了微风的轻柔和频繁。
  • 第四句“万叶同一声”通过“万叶”和“同一声”描绘了竹叶在微风中的和谐声音。
  • 第五句“道污得夷理”通过“道污”和“得夷理”表达了即使在污浊的现实中,也能找到平和的道理。
  • 第六句“物虚含远情”通过“物虚”和“含远情”表达了虚无的物体也能蕴含深远的情感。
  • 第七句“阶前闲步人”通过“阶前”和“闲步人”描绘了一个在阶前闲步的人。
  • 第八句“意思何清平”通过“意思”和“何清平”表达了这个人心情的清和平静。

意象分析:

  • 高竹:象征着高洁和纯净。
  • 碧相倚: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和谐。
  • 微风:象征着轻柔和宁静。
  • 万叶同一声:象征着和谐与统一。
  • 道污得夷理:象征着在污浊中寻找平和的道理。
  • 物虚含远情:象征着虚无中蕴含的深远情感。
  • 阶前闲步人:象征着宁静和闲适的生活。
  • 意思何清平:象征着清和平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竹碧相倚”中的“碧”指的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 绿色 C. 蓝色 D. 黄色

  2. 诗中“万叶同一声”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竹叶在风中的声音 B. 竹叶在雨中的声音 C. 竹叶在阳光下的声音 D. 竹叶在月光下的声音

  3. 诗中“道污得夷理”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在污浊中寻找平和的道理 B. 在污浊中寻找深远的情感 C. 在污浊中寻找纯净的道理 D. 在污浊中寻找和谐的情感

答案:

  1. B. 绿色
  2. A. 竹叶在风中的声音
  3. A. 在污浊中寻找平和的道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通过描绘竹林中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西林壁上的竹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邵雍的《高竹八首》与王维的《竹里馆》都通过描绘竹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邵雍的《高竹八首》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通过描绘竹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