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沙上雁》

时间: 2025-01-27 03:50:23

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

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

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

独立汀洲意,宁知霜霰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沙上雁
作者:耿湋 〔唐代〕

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
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
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
独立汀洲意,宁知霜霰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衡阳的道路多而曲折,孤雁在寒风中低鸣,显得无比哀怨。它何时才能返回故塞呢?这令我心中感到不安与烦乱。夜色笼罩,前方的伴侣已然远去,秋夜的寒冷让湖水显得格外深沉。我独自站在洲头,心中满是感慨,哪里知道霜雪已经悄然侵袭。

注释:

字词注释:

  • 衡阳:地名,指湖南省的衡阳市。
  • 弱羽:指孤雁的羽毛柔弱,寓意其孤独无依。
  • 哀音:悲伤的声音,指孤雁的鸣叫。
  • 还塞:指归回故乡的塞外。
  • 惊弦:比喻心绪的震动,如同弦乐被触动。
  • 汀洲:指水边的小洲,诗人用以彰显孤独。

典故解析:

  • 孤雁:古来常用以象征孤独与思乡,诗中孤雁的形象加强了作者的孤寂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790-835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云溪,生于衡阳。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冬季节,正值诗人远离故乡之际,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深刻体会。

诗歌鉴赏:

《赋得沙上雁》通过孤雁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诗的开头“衡阳多道里”,就为整首诗奠定了地理背景,带有一种遥远而深邃的情感。接着“弱羽复哀音”,通过对孤雁弱势的描绘,突显出其孤独的处境,哀鸣声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中提到的“惊弦乱此心”,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孤雁的境遇紧密相连,表露出他心中对归属的渴望和对离别的痛苦。

在夜色渐浓、寒气逼人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伴侣的远去与湖水的深沉,这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氛。最后一句“宁知霜霰侵”,以孤立的姿态结束,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孤独的深刻思考,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故乡与归属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衡阳多道里:描绘了衡阳的复杂道路,隐喻人生的曲折。
  • 弱羽复哀音:孤雁的低鸣,反映了诗人的哀伤心情。
  • 还塞知何日:表达了归乡无期的渴望与无奈。
  • 惊弦乱此心:内心的烦乱与痛苦,如同琴弦被触动。
  • 夜阴前侣远:夜晚的孤独,伴侣的远离。
  • 秋冷后湖深:秋天的寒冷与湖水的深沉,象征着孤独与悲凉。
  • 独立汀洲意:独自伫立在洲头,心中感慨满怀。
  • 宁知霜霰侵:对未来的无知与无奈,意象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孤雁比喻诗人的孤独。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哀音”。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称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孤雁的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深切体验,揭示了人对归属的渴望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乡。
  • 夜阴:代表孤独和沉重的心情。
  • 秋冷: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情。
  • 霜霰:暗示季节的转变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弱羽复哀音”指代什么?

    • A. 孤雁的哀鸣
    • B. 秋天的寒风
    • C. 湖水的涟漪
  2. 诗人站在何处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 A. 山顶
    • B. 汀洲
    • C. 城市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对战争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耿湋的《赋得沙上雁》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月亮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思乡情绪;而耿湋则通过孤雁的意象展现孤独与无奈,情感更为复杂和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