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绵津驿》
时间: 2025-01-27 03:4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舟北去暮心伤,
细雨东风春草长。
杳杳短亭分水陆,
隆隆远鼓集渔商。
千丛野竹连湘浦,
一派寒江下吉阳。
欲问长安今远近,
初年塞雁有归行。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舟向北驶去,傍晚时分让我心中感到伤感;细雨伴着东风,春草正茂盛生长。遥远的短亭分隔了水路和陆地,远处的鼓声隆隆,渔商们陆续聚集。千丛野竹连接着湘江的岸边,一片寒冷的江水流向吉阳。想问问长安如今的远近,刚开始的雁阵已经有归来的行程。
注释:
- 孤舟:独自一只小船,象征孤独和离别的情感。
- 暮心伤:傍晚的心情让人伤感。
- 细雨东风:描绘春季的细雨和温暖的东风,生机盎然。
- 杳杳:形容遥远,隐约可见。
- 短亭:指小亭子,作为水陆交界的标志。
- 隆隆:形容声音响亮,强调渔商的活动。
- 寒江:指寒冷的江水,渲染了秋冬的气氛。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代表着繁华和远方的思念。
- 塞雁:指北方的雁阵,象征归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约公元768年-约公元835年),唐代诗人,字承宣,号孝友,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作多描写山水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在旅行途中感受到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结合了春天的生机与秋冬的萧索,表达了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发绵津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孤舟”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氛围,这种情感通过“暮心伤”得以深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考。随着描写的推进,细雨与春草的出现则带来了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春天的希望。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杳杳短亭”描绘了水陆交界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隆隆远鼓”则将场景转向渔商的繁忙,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最后几句表达了对长安的思念,尤其是“初年塞雁有归行”的提及,更增强了归乡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希望,并以此引发对故乡的深切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舟北去暮心伤:孤独的小船朝北行驶,傍晚的到来让人感到伤感。
- 细雨东风春草长:细雨伴随东风,春天的草木茂盛生长。
- 杳杳短亭分水陆:远处的短亭模糊不清,分隔了水路与陆地。
- 隆隆远鼓集渔商:远处传来鼓声,渔商在陆地上集合。
- 千丛野竹连湘浦:成片的野竹连接着湘江的岸边。
- 一派寒江下吉阳:一片寒冷的江水流向吉阳。
- 欲问长安今远近:想要询问长安如今的远近。
- 初年塞雁有归行:刚开始的雁阵已经有了归来的行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舟比作游子的孤独,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 拟人:细雨、东风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水陆”、“远近”等,增强了诗的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孤独和离别。
- 细雨:代表柔情与温暖。
- 短亭:象征旅途的中转与分隔。
- 寒江:象征孤独与思乡情。
- 塞雁:象征归乡的希望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舟”象征的是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
- C. 喜悦
-
诗中描写的春草代表了什么?
- A. 生机
- B. 干枯
- C. 凋零
-
“欲问长安今远近”中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乡愁
- C. 旅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 李白《静夜思》: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了思乡之情,情感更具冲击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通过上述内容,您可以全面理解《发绵津驿》的深刻内涵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