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时间: 2025-01-27 04:15:56

质明斋祭北风微,驺驭千群拥庙扉。

玉帛才敷云淡淡,

笙镛未撤雨霏霏。

路边五稼添膏长,河上双旌带湿归。

若出敬亭山下作,何人敢和谢玄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作者:耿湋〔唐代〕

质明斋祭北风微,
驺驭千群拥庙扉。
玉帛才敷云淡淡,
笙镛未撤雨霏霏。
路边五稼添膏长,
河上双旌带湿归。
若出敬亭山下作,
何人敢和谢玄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质明斋中祭祀北风的情景,庙门前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车马。献上祭品的玉帛刚铺开,天空就开始变得阴沉,雨丝纷纷落下。路边的五谷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茁壮,河面上的双旌也被雨水浸湿,缓缓归来。如果我在敬亭山下作诗,又有谁敢和我比较呢?


注释:

  • 质明斋:指祭祀的场所。
  • 北风:在古代,北风常被视为干旱和寒冷的象征。
  • 驺驭:指车马,古时祭祀时常有盛大的车队。
  • 玉帛:指用以祭祀的玉器和丝绸。
  • 笙镛:笙是古乐器,镛是钟的一种,指祭祀时的音乐。
  • 霏霏:细雨飘洒的样子。
  • 五稼:指五谷,农作物。
  • 双旌:指祭祀时用的两面旗帜。
  • 敬亭山:指名山,可能是作者所熟悉的地方。
  • 谢玄晖:谢眺,唐代著名诗人,诗歌才华出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诗作多涉及自然景观和祭祀活动,常以淳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时值干旱,诗人通过祭祀河神祈求降雨,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及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此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体现了唐诗的简洁与凝练。诗中的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开篇的“质明斋祭北风微”,将读者引入祭祀的场景,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紧接着的“驺驭千群拥庙扉”,则通过描绘众多车马聚集的热闹场景,表现出人们对降雨的迫切希望。

在诗中,作者用“玉帛才敷云淡淡,笙镛未撤雨霏霏”展示了祭祀的迫切与神秘。祭品刚刚铺开,天际的阴云便聚集,雨丝随之飘落,仿佛是神灵回应的信号。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雨后丰收的希望,“路边五稼添膏长,河上双旌带湿归”,生动地表达了雨水对农作物的重要性,象征着丰收的前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质明斋祭北风微:在质明斋进行祭祀,北风轻轻吹拂。
  2. 驺驭千群拥庙扉:成群的车马聚集在庙门前,热闹非凡。
  3. 玉帛才敷云淡淡:刚刚摆上祭品,天空显得有些阴沉。
  4. 笙镛未撤雨霏霏:音乐未停,细雨已纷纷落下。
  5. 路边五稼添膏长:路边的五谷因雨水滋润而茁壮成长。
  6. 河上双旌带湿归:河上的祭旗被雨水打湿,缓缓归来。
  7. 若出敬亭山下作:如果我在敬亭山下写诗。
  8. 何人敢和谢玄晖:又有谁敢与我比较才华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路边五稼添膏长,河上双旌带湿归”,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雨水的降落和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现象富有情感。
  • 比喻:祭祀的活动和雨水的降临象征着希望与丰收的来临。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祭祀与祈雨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依赖,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天命的祈求。


意象分析:

  • 质明斋:象征着祭祀的神圣场所。
  • 北风:象征着干旱与寒冷,暗示人们对雨水的渴求。
  • 玉帛:代表着祭祀的诚意与富饶。
  • 笙镛: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神秘。
  • 五稼:象征着农作物的生长与丰收。
  • 双旌:代表着祭祀的神灵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祭祀场所是什么?

    • A. 质明斋
    • B. 敬亭山
    • C. 河边
  2.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琵琶
    • B. 笙镛
    • C. 二胡
  3. 诗中“路边五稼添膏长”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农田干旱
    • B. 农作物茁壮成长
    • C. 农田受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秋夕》 - 杜牧
  2. 《春晓》 - 孟浩然
  3.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秋夕》: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描写自然与历史的同时,展现了个人的豪情壮志,与耿湋的祈雨主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