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墓》

时间: 2025-01-27 03:51:51

石马双双当古树,不知何代公侯墓。

墓前靡靡春草深,唯有行人看碑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路傍墓
作者: 耿湋 〔唐代〕

石马双双当古树,不知何代公侯墓。
墓前靡靡春草深,唯有行人看碑路。

白话文翻译:

路边的古墓旁,石马伫立在古树下,
我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公侯所葬。
墓前春草繁茂,只见行人走在碑前的路上。

注释:

  • 石马:古代墓地常设石马作为墓碑的一部分,象征威严和权力。
  • 双双:成双成对,指两匹石马。
  • 靡靡:形容草木茂盛而柔软的样子。
  • 行人:路过的行人,暗示对历史的无知和对墓地的冷淡。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公侯墓”一词引出历史的沉淀,令人联想到古代权贵的葬礼与权力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古墓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路傍墓》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的诗。诗中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路边的古墓,沉静而深邃。开头两句描绘了两匹石马与古树的静谧场景,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公侯墓”则让人联想到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如今已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这种对比令人感慨万千。

“墓前靡靡春草深”,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机与历史的沉寂之间的对比,似乎在告诉我们生与死、繁华与衰落的循环。最后一句“唯有行人看碑路”,则是对人们的提醒:在历史的长河中,行人只是匆匆过客,似乎也在暗示着人们对历史的无知与漠然。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马双双当古树:描绘古墓旁的石马,暗示其历史悠久。
  2. 不知何代公侯墓:表达对古墓主人身份的疑惑,反映历史的迷雾。
  3. 墓前靡靡春草深:春草茂盛,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遗忘。
  4. 唯有行人看碑路:行人是时间的象征,暗示人们仅能透过此墓感知历史。

修辞手法

  • 拟人:春草的“靡靡”使其仿佛有生命,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石马与古树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历史的静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古墓的描写,传达出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提醒人们应珍惜当下,反思历史与生命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马:象征权力与地位,历史的沉淀。
  • 古树:代表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 春草:生机与繁荣,生命的延续。
  • 行人:历史的旁观者,象征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友谊
    C. 自然
    D. 知识

  2. “唯有行人看碑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行人对历史的了解
    B. 行人是历史的见证者
    C. 行人对历史的漠然
    D. 行人对古墓的敬仰

  3. 诗中“靡靡春草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草木枯萎
    B. 草木茂盛
    C. 风景如画
    D. 冷清荒凉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反映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 《登高》杜甫:通过自然景象寄托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耿湋的《路傍墓》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着重于历史的沉寂和人生的短暂,后者则是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生的远大抱负,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耿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