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骊珠诗》
时间: 2025-02-04 16:3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省试骊珠诗
作者: 耿湋 〔唐代〕
是日重泉下,言探径寸珠。
龙鳞今不逆,鱼目也应殊。
掌上星初满,盘中月正孤。
酬恩光莫及,照乘色难逾。
欲问投人否,先论按剑无。
傥怜希代价,敢对此冰壶。
白话文翻译
今天在重泉之下,听说探寻一颗小珠子。
龙鳞如今无法翻转,鱼目也应当有所不同。
手掌上星星刚刚满盈,盘子里月亮正孤独。
对这样的恩情,我光辉无法比拟,想要照耀的颜色也难以逾越。
若想问你是否投身其中,先要讨论手中是否有剑。
若是怜惜这稀有的代价,敢于面对这冰冷的壶吗?
注释
- 重泉: 指泉水源头,象征着珍贵的事物。
- 寸珠: 比喻微小而珍贵的物品。
- 龙鳞: 比喻珍稀之物,通常与权力或地位相关。
- 鱼目: 指平凡的东西,常用来与珍贵的龙鳞对比。
- 掌上星: 象征着希望或梦想的开始。
- 盘中月: 表达孤独和渴望。
- 酬恩: 报答恩情,表示感激之情。
- 按剑: 暗指准备出手,表达一种决心或警觉。
- 冰壶: 可能象征着冷漠或难以接近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约公元770年-约834年),字景纯,号静斋,唐代诗人。耿湋生于诗歌繁荣的时代,受到王维和李白等人的影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和人文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省试骊珠诗》创作于唐代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中表现出对学术与才华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省试骊珠诗》是耿湋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全诗以“重泉”作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对珍贵事物的渴望。在“龙鳞今不逆,鱼目也应殊”一句中,诗人以龙鳞与鱼目进行对比,象征着才华与平庸,表达了对卓越与平凡的思索。
“掌上星初满,盘中月正孤”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星星象征着希望,而孤独的月亮则是对现实的无奈。此对比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反思。
最后两句“欲问投人否,先论按剑无”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强调了在面对选择时,勇气与决心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日重泉下: 指今天在重泉之下,暗示寻找珍贵的东西。
- 言探径寸珠: 说要探索小而珍贵的珠子,暗含对知识和才华的追求。
- 龙鳞今不逆: 龙鳞无法翻转,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失落。
- 鱼目也应殊: 鱼目与龙鳞的对比,反映出对平凡与非凡的思考。
- 掌上星初满: 手掌上的星星刚刚亮起,象征希望的开始。
- 盘中月正孤: 盘子中的月亮显得孤独,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 酬恩光莫及: 报答恩情的光辉无法比拟,表达了感激之情。
- 照乘色难逾: 想要照耀的颜色难以逾越,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欲问投人否: 若想问你是否愿意投入其中。
- 先论按剑无: 先讨论手中是否有剑,象征准备与决心。
- 傥怜希代价: 若是怜惜这稀有的代价。
- 敢对此冰壶: 敢于面对这冰冷的壶吗?暗指对挑战的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频繁使用比喻,如“龙鳞”与“鱼目”,体现出珍贵与平凡的对比。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 使用“星”、“月”、“剑”等意象,赋予诗歌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们在追寻才华与地位过程中的矛盾与挑战,强调勇气、决心和对恩情的珍视。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泉: 代表着珍贵的机会或资源。
- 寸珠: 象征微小而珍贵的事物,暗喻学问。
- 龙鳞: 代表权威与地位。
- 鱼目: 象征平凡与庸俗。
- 星月: 象征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 冰壶: 隐喻冷漠与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珍贵的机会
b) 普通的水源
c) 生活的苦难
d) 自然风光 -
“龙鳞”和“鱼目”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财富的积累
b) 才华与平庸的对比
c) 友情的深浅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掌上星初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与期待
c) 孤独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省试骊珠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关注对人生的思考,但耿湋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与对学术的追求,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