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 其二 午睡》
时间: 2025-01-11 01:3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阶踏遍怜华足。偏懊恼春愁成曲。
簇簌敛桃笙,展向毫褥。
隔墙唱彻丝和肉。残梦断琮琤寒玉。
漫捲绣帘听,孤闷吹豪竹。
白话文翻译:
在空闲的台阶上漫步,怜惜那花瓣的足迹。
却偏偏因春愁而懊恼,心情如同愁绪的曲调。
轻轻收拢桃花的笙音,铺展在柔软的床褥上。
隔着墙,我听见歌声传来,宛如丝弦与肉声的交融。
残余的梦境如琮琤的寒玉般断裂。
我漫无目的卷起绣帘,听那孤独的心情在豪竹中回荡。
注释:
- 怜华足:怜爱花瓣的足迹,指的是花瓣落在地面上的样子。
- 春愁:春天的愁苦,常常与春天的美好景象形成对比。
- 桃笙:桃花的笙音,指的是桃花开放时的美妙声音。
- 毫褥:柔软的床褥,形容床铺的舒适。
- 琮琤:比喻清脆的声音,常用来形容美好的音乐。
- 豪竹:形容竹子粗壮,声音洪亮,指代其乐器的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1645-1711),清代著名诗人,字梦阮,号白云山人。他以诗词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海棠春 其二 午睡》创作于清代,是作者在春日午后,受到春景的影响,表达了对春天的怅惘与思考。诗中描绘了春天的花卉和音乐,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午后的宁静与怅惘。诗人在闲暇的台阶上漫步,感受着春日的气息,却因心中无尽的愁绪而感到懊恼。诗的开头通过“闲阶踏遍怜华足”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然而“偏懊恼春愁成曲”则揭示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接着,诗人描写了音乐的意象,“簇簌敛桃笙”,通过声音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表现了对春花的赞美。然而,音乐的美好并没有消除诗人的孤独感,反而让他思绪更为纷繁,“隔墙唱彻丝和肉”使得诗人与外界产生了隔阂。
最后,诗人通过“漫捲绣帘听,孤闷吹豪竹”,展现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这首诗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更通过复杂的情感反映了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阶踏遍怜华足:诗人悠闲地在阶梯上走动,心中怜惜花瓣落地的模样。
- 偏懊恼春愁成曲:却因春天的愁苦而感到懊恼,春愁宛如曲调般缠绵。
- 簇簌敛桃笙,展向毫褥:轻柔地收拢桃花的笙音,铺展在柔软的床褥上。
- 隔墙唱彻丝和肉:隔着墙传来的歌声,如丝弦与肉声的交织。
- 残梦断琮琤寒玉:残留的梦境如琮琤般清脆却又寒冷,似乎断裂了。
- 漫捲绣帘听,孤闷吹豪竹:漫无目的地卷起绣帘,听那孤独的情绪在豪竹中回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愁成曲”,将愁苦比作曲调,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隔墙唱彻”,赋予声音以人的特性,增添生动性。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孤独与愁苦的深思,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美丽与柔情,与春天的生机勃勃相呼应。
- 桃笙:代表音乐与欢乐,展现春日的气息。
- 豪竹:象征力量与高远,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季节描写了他的情感?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怜华足”中的“华”指的是什么?
- A. 花
- B. 华丽
- C. 画
- D. 华表
-
诗中提到的“豪竹”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力量
- C. 音乐
- D. 美丽
答案:
- A. 春天
- A. 花
- B. 力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春天的感受,但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 《春望》: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春天的希望,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