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
时间: 2025-01-27 04:5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尺楼前舣去桅,元龙豪气肯低徊。
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
敢拟王刘曾主客,应嗤瑜逊等舆台。
转头落日阳关外,三叹可人呼不来。
白话文翻译
在百尺高的楼前停靠着船桅,元龙那种豪气又怎肯低头徘徊呢?
曾经我从桂岭去访梅花,如今却是乘着月光从荆江归来。
敢于想象王、刘那样的主客之位,恐怕会让瑜、逊这些人嗤之以鼻。
转过头去,落日已经在阳关之外,我不禁叹息,心中所思之人却无法呼唤而来。
注释
- 百尺:形容楼的高度,一般指很高的建筑。
- 舣去桅:舣,停泊,去桅,指将船的桅杆收起,准备离开。
- 元龙:即指元龙,古代文人雅士,象征着豪气、志向。
- 桂岭:指桂花盛开的山岭,常用以形容幽静之地。
- 荆江:指荆江,流域美丽,象征归来之路。
- 王刘:指王羲之、刘备,古代文人和政治家的代表。
- 瑜逊:指王异、徐庶,古代名士,常用以比喻才子。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口,象征离别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事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李曾伯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好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通过回忆曾经的游历,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开头以“百尺楼前舣去桅”勾画出送别的场景,接着引入元龙的豪气,表现出诗人对友人不屈服于现实的赞赏与钦佩。诗人在回忆往昔的梅花之旅时,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敢拟王刘曾主客”,则是诗人自谦,表明自己不敢与历史上有名望的人物相提并论,却又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认可。而最后的“转头落日阳关外”,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别离的哀伤。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诗人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尺楼前舣去桅:描绘送别的场景,意象生动,楼高船停,暗示着离别的沉重。
- 元龙豪气肯低徊:元龙象征着不屈的精神,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精神的赞美。
- 昔从桂岭访梅去:回忆往昔,描绘出温馨的友谊时光,桂岭的梅花暗示着纯洁美好。
- 今自荆江载月回:归来的意象,带有淡淡的忧伤,暗示时间的流逝。
- 敢拟王刘曾主客:表达自谦之意,暗示对友人的仰慕。
- 应嗤瑜逊等舆台:用历史人物作比较,表现出对友人才能的赞赏。
- 转头落日阳关外:落日象征着告别,阳关为古代离别之地,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 三叹可人呼不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阳关、落日等意象,象征着离别和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情感的厚度和广度。
意象分析
- 百尺楼: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志向。
- 荆江:象征着归来的道路,隐含着情感的流动。
- 阳关:象征着分别的哀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场景? A. 船在河中
B. 楼前停船
C. 山间访梅 -
“元龙豪气肯低徊”中,元龙象征着什么? A. 豪气干云
B. 低调谦逊
C. 归隐山林 -
诗中提到的“阳关”象征什么? A. 高处不胜寒
B. 离别之地
C. 美丽的风景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曾伯的《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李曾伯的诗则显得细腻温柔。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论文及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