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将志父春风亭韵》

时间: 2025-01-27 04:32:40

谁能草檄愈头风,有酒时时共一中。

莫把丹青羡苏武,且将玄白玩扬雄。

将军事在龙荒北,客子心驰马首东。

休笑晋朝人物少,犹知口不道和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将志父春风亭韵
李曾伯 〔宋代〕
谁能草檄愈头风,有酒时时共一中。
莫把丹青羡苏武,且将玄白玩扬雄。
将军事在龙荒北,客子心驰马首东。
休笑晋朝人物少,犹知口不道和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借用古代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提到,谁能在风口浪尖上写出草檄(文书),但我却可以在喝酒时与朋友共饮;不要羡慕苏武的丹青之美,而应欣赏扬雄的深邃思想。军事事务在北方的龙荒,游子心向东驰;不要嘲笑晋朝人才稀少,他们依然懂得言说和谐与和平。

注释

  • 草檄:指书写文书,特别是用于动员或号召的文书。
  • 苏武:汉朝的名将,以忠诚著称,曾被匈奴俘获,后忠贞不屈。
  • 丹青:指绘画,特别是精美的画作。
  • 扬雄:汉代的文学家,以其才华和思想深邃著称。
  • 龙荒:指边疆地区,象征着战争和军事。
  • 客子:指游子,外乡人。
  • 和戎:指与外族和睦相处,和平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贞,号宗白,宋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其诗风清新,常以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相结合,表达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和将志父春风亭韵》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便引入了“草檄”这一历史符号,表明了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敏感与思考。接着,诗人通过“有酒时时共一中”的表达,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似乎在说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依然弥足珍贵。

此外,诗中提到的“苏武”和“扬雄”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苏武的忠诚与坚贞,扬雄的深邃与智慧,都让人感受到那种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当下的反思。接下来的“将军事在龙荒北,客子心驰马首东”,则描绘了战争与游子的双重身份,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前方未知的向往。

最后一句“休笑晋朝人物少,犹知口不道和戎”则是对当时时局的反思,提醒人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要懂得和平的重要性。整首诗以典故贯穿,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情怀,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能草檄愈头风:在风口浪尖上,谁能写出有力的文书,表现出对时局的洞察。
  • 有酒时时共一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可以与朋友共饮,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 莫把丹青羡苏武:劝诫不要仅仅羡慕苏武的忠诚与名声,更要关注其内涵。
  • 且将玄白玩扬雄:欣赏扬雄的智慧与思想,体现出对文化的追求。
  • 将军事在龙荒北:描绘边疆的军事局势,带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 客子心驰马首东:游子心向东方,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休笑晋朝人物少:不要笑话晋朝时期人才稀少,抒发对历史的理解。
  • 犹知口不道和戎:即使在困境中,人们依然懂得和平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比喻:以历史人物作为比喻,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心态。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了诗句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深化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檄:象征历史的变革与人们的行动。
  • 丹青:象征艺术与文化的追求。
  • 龙荒:象征战争与边疆的艰苦。
  • 马首东: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草檄”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
    • B. 文书
    • C. 诗歌
    • D. 书法
  2. 诗中提到的“苏武”是以什么著称的?

    • A. 忠诚
    • B. 智慧
    • C. 富有
    • D. 勇敢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权力
    • B. 和平
    • C. 财富
    • D. 名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人生道路的反思。
  • 杜甫《春望》:在战乱中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李曾伯的主题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