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廿四首》

时间: 2025-01-27 03:32:54

绿阴清画白猿啼,三峡桥边路欲迷。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鸣咽路高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阴清画白猿啼,
三峡桥边路欲迷。
赖得泉声引归路,
泉声鸣咽路高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绿色的树阴下,白猿啼叫,三峡的桥边,路途似乎迷失在了迷雾中。幸好有泉水的声音引导着我回家的路,泉水声时高时低,宛如在轻声啜泣。

注释

  • 绿阴:指树木繁茂所形成的阴影。
  • 清画:形容景色清新如画。
  • 白猿:白色的猿猴,象征自然的生灵。
  • 三峡:指长江三峡,著名的自然景观。
  • 路欲迷:路途好像迷失了方向。
  • 赖得:依靠、仰仗。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 鸣咽:发出微弱的啼鸣,形容泉水声的细腻。

典故解析

“三峡”是指长江中的三段峡谷,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对此地的描绘和赞美。唐寅在诗中提到三峡,显示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也可能暗示着他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晚号桃花庵主,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寅游历山水之时,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迷惘,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声响的敏感和对归属感的追寻。

诗歌鉴赏

唐寅的这首《题画廿四首》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人内心的迷茫。首句“绿阴清画白猿啼”通过“绿阴”与“清画”的结合,展现出一个夏日的静谧场景,白猿的啼叫更为这一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接着“路欲迷”则引入了诗人的情感冲突,迷失的路途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与孤独感。然而,泉水的声音给予了他回归的方向,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引导,更显示了他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音乐感强烈,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阴清画白猿啼: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场景,色彩鲜明,猿啼声响,增添生动感。
  2. 三峡桥边路欲迷:转折中的迷失,暗示对前路的茫然与不安。
  3.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水的声音成为指引,象征希望与归属感。
  4. 泉声鸣咽路高低:泉声如啜泣,显示出大自然的细腻与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声比作啜泣,传达出一种柔情与哀愁。
  • 对仗:如“路欲迷”与“引归路”,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泉声“鸣咽”,赋予自然声音以情感,使诗句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展现了在迷茫中寻求归属与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阴:象征宁静与生命的繁茂。
  • 白猿:代表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 泉声:引导与慰藉,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绿阴清画白猿啼”中的“绿阴”指的是什么?

    • A. 白猿
    • B. 树木的阴影
    • C. 河流
  2. 诗中提到的“泉声”象征着什么?

    • A. 迷失
    • B. 归属与希望
    • C. 生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唐寅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融入了自然元素,但唐寅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哲理与宁静的境界。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处理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