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 送董舜民之庐山用周美成春景原韵》
时间: 2025-02-04 16:35:18意思解释
瑞龙吟 送董舜民之庐山用周美成春景原韵
作者:陈维崧 〔清代〕
原文展示:
西江路。多少湓浦波涛,鞋山烟树。相传白傅当年,月明送客,青衫湿处。船须伫。记得南康一郡,大江门户。此中万叠匡庐,夜深毛女,缘崖笑语。君到试窥峭壑,萦红缭碧,狮蹲豹舞。第一为讯栖贤,可能如故。扪萝剔藓,好划纪游句。只休望楚江赤壁,吴天瓜步。怕事随潮去。望时又惹,高人愁绪。短发搔千缕。君且坐峰头,拈花成雨。晚来拍手,白云堆絮。
白话文翻译:
西江的路上,湓浦的波涛和鞋山的烟雾树木交相辉映。传说白傅在明月下送客时,青衫被雨淋湿。船只停泊在此,回忆起南康一郡,正是大江的门户。这里万叠的匡庐,夜深时有毛女在崖边欢声笑语。你若到此,不妨试着瞧瞧那峭壁,红色的花和碧绿的山水缠绕在一起,狮子蹲伏,豹子舞动。第一件事是询问隐士的消息,是否和以前一样。扪萝剔藓,正好写下游玩的诗句。只是不必再去憧憬楚江的赤壁,吴天的瓜步,怕是随潮流而去的事。望着时光又惹起了高人的愁绪,短发搔头千缕。你且坐在峰头,拈花成雨。到晚来拍手,白云如絮。
注释:
- 湓浦:长江的一段,水流湍急。
- 鞋山:指山名,可能与地名有关。
- 白傅: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 青衫:青色的长衫,古代文人的服装。
- 毛女:传说中的女子,常被描绘为在山中生活的神秘人物。
- 楚江赤壁:指赤壁之战的地方,历史典故。
- 吴天:指古代吴国的天际,象征着美好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0-1710),清代诗人,以五言、七言诗闻名,作品常描绘山水景色,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送别友人董舜民之际,借助庐山的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瑞龙吟》是一首生动的送别诗,诗中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开篇用“西江路”和“湓浦波涛”设置了一个动感的自然背景,极具画面感。接着提到白居易的典故,使整首诗更具文化底蕴。在描绘庐山的美丽时,诗人用“万叠匡庐”形容其雄伟,巧妙地将景与情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最后,诗人在“君且坐峰头,拈花成雨”中,展现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江路”:引入地理背景。
- “多少湓浦波涛,鞋山烟树”:描绘自然景象,气氛生动。
- “相传白傅当年,月明送客,青衫湿处”:引用历史人物,增加诗意。
- “船须伫”:表现停泊的静谧。
- “记得南康一郡,大江门户”:地点的确立,暗示壮阔的江河。
- “此中万叠匡庐”:描绘庐山的雄伟。
- “君到试窥峭壑,萦红缭碧”:鼓励友人来游玩,景色如画。
- “怕事随潮去”: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狮蹲豹舞”,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如“拈花成雨”,形象生动。
- 拟人:如“白云堆絮”,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主题思想: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江河:象征着人生的流动与变迁。
- 山水:代表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 云:象征自由与梦幻,隐喻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白居易
- B. 白乐天
- C. 白头翁
- D. 白求恩
-
诗中“君且坐峰头,拈花成雨”中的“拈花成雨”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友情
- B. 自然景色
- C. 人生理想
- D. 诗的意境
答案:
- A. 白居易
- D. 诗的意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陈维崧的《瑞龙吟》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但前者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展现了豪放不羁的气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