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分和郑小山韵二首》
时间: 2025-01-22 13:0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分和郑小山韵二首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塞上萧萧雨更风,秋来兴味与谁同。
短檠聊和灯前句,长槊休夸马上功。
挽二石弓陪一校,操方寸管较诸公。
到头等是为形役,尽付掀髯一笑中。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细雨萧萧,风声更添凄凉,秋天的情趣,谁能与我分享?
手中的短灯光下,我随意作诗应和;长矛在马上,何必夸耀它的威力?
挽着两根石弓,陪伴着一个校尉;拿着方寸的长管,来与诸公较量。
到头来,不过是为了身外之物,全都在我掀髯一笑中消散。
注释:
- 塞上:指边塞地区。
- 萧萧:形容雨声或风声,带有凄凉之意。
- 短檠:指小灯笼。
- 长槊:长矛,这里用来比喻武器。
- 二石弓:指两根石弓,古代的一种武器。
- 方寸管:指一种乐器,常用于文人雅集。
- 形役:形体的劳役,指生活中的麻烦与世俗工作。
典故解析:
- 秋来兴味:秋天常常是思乡、追忆的季节,许多诗人会在此时感到孤独与惆怅。
- 掀髯一笑:古人常用此形象表达洒脱豁达的态度,意指对世俗的无所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合了生活的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可能处于一个偏僻的边塞,感受到秋季的寂寥与孤独,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的秋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话的渴望。诗人在此时的感受,似乎是对生命的思考,对友谊与情感的渴求。之后的对比,短灯笼和长矛,显现出诗人在诗文与武力之间的抉择,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
最后两句更是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豁达态度,认为所有的劳役与困扰都是形体的枷锁,而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自由与洒脱。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视角,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深邃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上萧萧雨更风:描绘了边塞雨风交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秋来兴味与谁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情趣的孤独感,渴望与人分享。
- 短檠聊和灯前句:在灯下随意作诗,显示出诗人的闲适与对诗歌的热爱。
- 长槊休夸马上功:带有自谦的态度,表示对武力的淡然。
- 挽二石弓陪一校:描绘与友人一同游玩的场景,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 操方寸管较诸公:用乐器与他人较量,表现文人之间的雅趣。
- 到头等是为形役:最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的琐事。
- 尽付掀髯一笑中:以洒脱的态度看待世俗,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短檠”与“长槊”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掀髯一笑”来表达洒脱态度,富有生动的形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边塞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同时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自由与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孤独与思念。
- 秋:代表凋零与思考。
- 灯:象征智慧与温暖。
- 长槊:象征力与刚强。
- 石弓:象征友情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短檠”指的是:
- A. 小灯笼
- B. 长矛
- C. 石弓
- D. 乐器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追求名利
- B. 超然洒脱
- C. 愤世嫉俗
- D. 无动于衷
-
“到头等是为形役”中“形役”的意思是:
- A. 身体劳作
- B. 心灵自由
- C. 诗歌创作
- D. 社交活动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曾伯的《夜分和郑小山韵二首》均描绘秋天的孤独氛围,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而李曾伯则在内心的超然与世俗的对比中表现出独特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