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四式宴亭
原文展示:
从事谁独贤,而来均宴喜。
幽禽杂啸呼,珍木竟丛倚。
兴将物色俱,闲厌箫鼓美。
宁同不闻问,讼息时游此。
白话文翻译:
在这次宴会上,谁才是真正的贤人呢?大家聚在一起共享欢乐。
幽静的鸟儿在此啼叫,珍贵的树木依靠在一起。
兴致勃勃,四周的景物都被我们欣赏,闲暇中厌倦了箫鼓的美妙。
宁愿在这里不问世事,让争吵平息,悠然自得地游玩在此。
注释:
- 从事:指的是官职,这里用来表示与宴会相关的人。
- 贤:贤良淑德的人,这里问谁更为贤良。
- 幽禽:幽静的鸟类,象征自然的宁静。
- 杂啸:形容鸟儿的叫声交杂。
- 珍木:美丽、珍贵的树木。
- 箫鼓:指音乐的声响,象征宴会的欢快。
- 宁同:宁愿这样。
- 不闻问:不去打听世事。
- 讼息:诉讼平息,指人们的纷争与不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玄,号梅村,宋代诗人,官至待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梅尧臣在寿州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宴会的场景勾勒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四式宴亭》是一首描绘宴会情景的诗,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与人际和谐的追求。诗中通过“从事谁独贤”开篇,点明了对贤者的思考,接着描绘了幽静的环境——鸟鸣与珍木,传达出一种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诗中“兴将物色俱,闲厌箫鼓美”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宴会的兴致,另一方面却又对繁华热闹的厌倦。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在自然中寻求真正的快乐,宁愿放弃世俗的纷争与喧嚣。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渴望宁静的情感。此诗不仅是对宴会的描写,更是对生活理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事谁独贤,而来均宴喜。”:探讨在宴会中谁是真正的贤者,暗示对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与反思。
- “幽禽杂啸呼,珍木竟丛倚。”:描绘宴会周围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 “兴将物色俱,闲厌箫鼓美。”:表达诗人对宴会的兴致与对音乐的厌倦,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宁同不闻问,讼息时游此。”:强调在这里宁愿不问世事,寻求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宴会与自然结合,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兴将物色俱,闲厌箫鼓美”体现了诗歌的律动感。
- 拟人:幽禽的啼叫赋予鸟儿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贤者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幽禽:象征自然的宁静,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珍木:象征美好与珍贵,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美的追求。
- 箫鼓:象征繁华与喧闹,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从事谁独贤”意在探讨什么?
- A. 宴会的盛况
- B. 真正的贤者
- C. 自然的美丽
- D. 音乐的优雅
-
诗中提到的“幽禽”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争吵
- D. 喧闹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的美,但梅尧臣更多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关注个人内心的宁静。两者在诗风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