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象韩子华邀赋》

时间: 2025-04-26 11:11:05

躯大力无用,远物赏驯柔。

食刍与饮水,百倍於马牛。

犹能络金羇,不可伏车輈。

苍舒曾智秤,千钧空压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躯大力无用,远物赏驯柔。
食刍与饮水,百倍於马牛。
犹能络金羇,不可伏车輈。
苍舒曾智秤,千钧空压舟。

白话文翻译:

这头大象虽然体型庞大,但没有什么力气,对遥远的事物却能以温柔的姿态去欣赏。它吃草喝水的量,远远超过马和牛。即便它能用金色的绳子牵引,也无法被车轮所驯服。苍舒曾经用智慧来称量它的重量,千钧的重物只能空压在船上。

注释:

  • 躯大:身体巨大。
  • 力无用:没有力气。
  • 远物:远处的事物。
  • 赏驯柔:以温柔的态度欣赏。
  • 食刍与饮水:吃草与喝水。
  • 百倍於:比……多一百倍。
  • 络金羇:用金色的绳子牵引。
  • 伏车輈:被车轮驯服。
  • 苍舒:指古代的智者,可能是寓意智慧。
  • 智秤:用智慧来称量。
  • 千钧:形容重物。
  • 空压舟:重物压在船上,可能比喻沉重的负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香严,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现自然与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对自然界的关注与思考的影响,表现了对大象这一宏伟生物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咏象》以大象为中心,通过描写其外形和性格,反映出一种矛盾的美感。诗中开头就点明了大象的巨大的身躯,但接着却提到它“力无用”,暗示虽然它体型庞大,却并不具备强大的力量。这种反差引发读者思考,是否在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外在表象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类似的矛盾。

接下来的“远物赏驯柔”一句,则突出大象的性情温和,虽然身形巨大,却能以柔和的态度去欣赏远处的事物,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气质。诗中提到“大象吃草喝水,数量是马牛的百倍”,这不仅展现了它巨大的食量,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中生物各自的特性与差异。

最后两句“犹能络金羇,不可伏车輈。苍舒曾智秤,千钧空压舟。”则通过比喻和象征,揭示了大象在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尽管大象可以用金色的绳索牵引,但它依旧无法被完全驯服,象征着自然的力量无法被人类所完全掌控。

整首诗通过对大象的细致描绘,传达出对自然生物的敬畏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躯大力无用:指大象虽然身体巨大,却没有实际的力量。
  2. 远物赏驯柔:它欣赏远方的事物时,表现出温柔的态度。
  3. 食刍与饮水:表明它的饮食习惯,强调其巨大的食量。
  4. 百倍於马牛:说明大象的食量远超其他动物。
  5. 犹能络金羇:即使能够被金绳牵引。
  6. 不可伏车輈:但仍然无法被车轮所驯服。
  7. 苍舒曾智秤:提到古代智者苍舒。
  8. 千钧空压舟:形容重物的沉重,表明其无法承受的负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象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突显其特点。
  • 对仗:如“食刍与饮水”对“食与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大象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不可驯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大象的特性,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意象分析:

  • 大象: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不可驯服。
  • 金羇:象征着文明与人类的控制欲。
  • 千钧:象征着生命的沉重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大象的体型如何?

    • A. 小
    • B. 巨大
    • C. 中等
  2. 大象的饮食量比什么动物多?

    • A. 猫
    • B. 马牛
    • C. 羊
  3. 诗中提到大象的性格是怎样的?

    • A. 凶猛
    • B. 温柔
    • C.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鹿》:同样是咏物诗,描绘自然生物之美。
  • 《江雪》:描写自然景色,反映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的《咏象》和李白的《将进酒》,前者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后者则强调豪情与人生哲理。两者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但都展示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与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