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

时间: 2025-01-11 14:05:27

射策志何远,阖棺人共疑。

奠觞朋友去,泣血母兄悲。

雾气窗间尽,车声户外知。

玉楼成作记,此语可能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
作者: 梅尧臣

射策志何远,阖棺人共疑。
奠觞朋友去,泣血母兄悲。
雾气窗间尽,车声户外知。
玉楼成作记,此语可能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鲁玉太博的怀念和哀悼。诗中提到,他的志向何其远大,然而在他的棺材关闭时,亲友们都在疑惑与惋惜。奠酒时朋友们已离去,泪水流淌,母亲与兄长悲伤至极。窗外雾气消散,车声传来,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消息。玉楼之上,往日的记忆如烟往事,这些话语或许只是欺骗自己。


注释:

  • 射策:指射箭的技艺,象征着远大的志向。
  • 阖棺:指合上棺材,象征着死亡和离别。
  • 奠觞:放酒,祭奠的动作,表示对死者的追思。
  • 泣血:形容悲痛至极,眼泪流淌如血。
  • 雾气窗间尽:窗外的雾气消散,象征着离别的清晰。
  • 玉楼:指美好的回忆或往昔的辉煌。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玉楼”可联想到古代美好的地方和人间的繁华,承载着追忆与哀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华,号松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质朴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围绕自然景色和人事感怀。梅尧臣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推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鲁玉太博去世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与哀痛。鲁玉太博作为诗人的挚友,其去世令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挽词将个人情感与对友人品格的高度评价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深沉而浓烈的哀思。诗的开头“射策志何远”不仅抒发了对鲁玉太博远大志向的赞美,也暗示了其未竟的理想与抱负。接着,诗人通过“阖棺人共疑”来描述亲友们在送别时的困惑与悲痛,展现出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和对生者的惋惜。

“奠觞朋友去,泣血母兄悲”,描绘了生者在失去挚友后的痛苦,尤其是亲情的深重,令读者感受到家庭与友情的双重悲哀。诗中“雾气窗间尽,车声户外知”则使用了清新而具象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哀伤的送别场景,窗外的雾气与车声交织,让人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离别的气氛。

最后“玉楼成作记,此语可能欺”不仅是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也反映了人们在悲痛中的自我安慰。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友人高洁品德的赞美,又深刻地揭示了生死离别中的无奈与痛苦,情感真挚,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射策志何远:表达鲁玉太博的志向高远,射箭比喻着追求的目标。
  2. 阖棺人共疑:亲友在送别时对死亡的无奈与迷茫。
  3. 奠觞朋友去:祭奠的酒已经倒下,朋友们却已离去。
  4. 泣血母兄悲:母亲和兄长因失去亲人而悲痛欲绝。
  5. 雾气窗间尽:窗外的雾气散去,象征着离别的确切。
  6. 车声户外知:车声传来,象征着即将离去的现实。
  7. 玉楼成作记:美好的回忆如同玉楼般华丽却已成往事。
  8. 此语可能欺:这些追忆的言语,可能是自我安慰的谎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志向比作“射策”,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通过“雾气”“车声”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鲁玉太博的怀念展开,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对逝去友谊的珍惜,以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深切的哀痛。


意象分析:

  • 射策: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强调鲁玉太博的志向。
  • 阖棺:死亡的象征,突显离别的悲伤。
  • 奠觞:祭奠的仪式,表达人们对于死者的怀念。
  • 泣血:极度悲痛的表现,强调亲情的深重。
  • 雾气:象征迷茫与不确定性,反映死亡带来的困惑。
  • 玉楼:美好回忆的象征,反映过往的辉煌与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射策”主要象征: A. 远大的理想
    B. 友谊的珍贵
    C. 亲情的深重

  2. “泣血”主要表达了: A. 轻松的心情
    B. 亲友的悲痛
    C. 对生活的反思

  3. 诗中“奠觞朋友去”含义是: A. 朋友们在喝酒
    B. 朋友们已离去
    C. 朋友们在欢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短暂。
  • 《长恨歌》:通过讲述爱情故事来反映生死离别的主题,情感更加细腻和复杂。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