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父知并州》
时间: 2025-01-11 11:5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季父知并州
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
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
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
土屋春风峭,氊裘牧骑狂。
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奉诏出征的情景。诗人捧着圣旨从明光出发,飞车驶向太行山。玉阶上分配近侍,新的章程和命令也随之而来。笳声在行人中回响,旌旗在夜霜中卷动。大雁归来时,汾水变得碧绿,城市则被黄云覆盖。乡间的土屋在春风中显得特别冷峭,骑马的牧人则感到格外狂欢。关山静静地驻守在那儿,唯有在柳溪边的宴席依然进行。
注释
- 捧诏:捧着圣旨,指的是官员接受朝廷的命令。
- 明光:古地名,可能是指明光殿。
- 飞轩:指快速的车马。
- 玉墀:玉石铺成的台阶,象征高贵的地位。
- 虎绶:象征权力的绶带。
- 笳:一种乐器,古时用于军中号令。
- 旌旗:军队的旗帜。
- 汾水:指汾河,流经山西省。
- 土屋:指乡间的土房子。
- 氊裘:指用羊毛制成的外衣,象征牧人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松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被召回并州任职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描绘了出征的场景,展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季父知并州》是一首表现官员出征的古诗,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情感。诗的开头“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场景,立即将读者带入了紧张的氛围中。捧诏的动作不仅是对权力的尊重,也暗示着责任的重大。
接下来的“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则展现了官场的繁忙与制度的严谨,近侍的分配和新章的发布显示出对待政务的认真态度。这不仅是对个人职务的履行,更是对国家事务的重视。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这两句通过声响和视觉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紧迫感和激动感,仿佛可以感受到士兵们的豪情万丈和即将出征的紧迫感。
而后面的“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转而描写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故乡的景色与气候。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的“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则回归到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乱的厌倦,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官员出征时的壮丽场景,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故乡的深情,体现了梅尧臣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捧诏出明光:捧着圣旨从明光出发,表达了官方命令的庄严。
- 飞轩陟太行:快速的马车驶向太行山,展现了出征的急迫。
- 玉墀分近侍:在高贵的台阶上分配侍从,体现官场的繁忙。
- 虎绶给新章:发放新的命令,象征权力的传递。
- 笳吹喧行陌:乐器的声响在人群中回荡,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 旌旗卷夜霜:旌旗在寒霜中飘扬,表现出士气的高昂。
- 雁归汾水绿:大雁归来,汾水变绿,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 城压代云黄:城市被黄云覆盖,展现出不安的气氛。
- 土屋春风峭:乡间的土房在春风中显得冷峭,暗示生活的艰辛。
- 氊裘牧骑狂:牧人穿着厚重的外衣,表现出他们的狂欢与生活的热烈。
- 关山宁久驻:关山静静守候,象征着稳定与持久。
- 剩宴柳溪傍:宴席仍在进行,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期盼与安宁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诗句结构工整,音韵和谐。
- 意象:如“玉墀”、“笳吹”、“旌旗”等意象,营造出出征的景象和气氛。
- 比喻:将大雁、城池等自然与人文元素相结合,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故乡的思念,既有壮志豪情,也有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光:象征权威与命令。
- 太行:象征征途的艰难。
- 玉墀:象征官场的尊贵。
- 虎绶:象征权力与责任。
- 笳:象征战争与号令。
- 汾水:象征故乡的美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飞轩”指的是什么?
- A. 快速的马车
- B. 一种乐器
- C. 高贵的台阶
- D. 远行的士兵
-
填空题:诗中“雁归汾水绿”表现了诗人对____的思念。
-
判断题:诗中“关山宁久驻”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 A
- 故乡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出征与豪情,但更注重饮酒作乐的狂放。
- 《登高》:表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沉重思考,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