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题毘陵潘氏宅假山
人心本好静,世事方扰扰。
丘壑未去时,庭中结山小。
长欲见苍翠,何须听猿鸟。
有志同尚平,当期婚嫁了。
白话文翻译:
人心本来是向往宁静的,但世间的事务却纷扰不休。在丘壑尚未消失之时,庭院中却建起了小山。总是想要看到那苍翠的山林,何必去听那猿啼鸟叫呢?有志同道合的人还是要保持平和,期待未来的婚姻与家庭。
注释:
- 人心本好静:人们的内心本来向往宁静。
- 世事方扰扰:世间的事务纷繁复杂,令人烦扰。
- 丘壑未去时:在山丘与沟壑尚未消失的时候。
- 庭中结山小:在庭院中修建了小山。
- 长欲见苍翠:长久以来渴望看到青翠的景色。
- 何须听猿鸟:何必去听那猿啼和鸟鸣。
- 有志同尚平:有志同道合的人仍然应保持平和。
- 当期婚嫁了:期待未来的婚姻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石,宋代著名诗人,以风雅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常蕴含哲理,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梅尧臣居住的地方,他在此地感受到自然与人际间的和谐,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心与世事的纷扰,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求。诗人以“人心本好静”开篇,直接引入主题,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描绘了庭院中假山的景象,似乎在提醒人们,虽然外界喧嚣,但在自然的怀抱中,仍然可以找到一份宁静。最后,诗中提到“有志同尚平”,暗示志同道合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期待。这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反映了梅尧臣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心本好静:引入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 世事方扰扰:对外部世界的纷扰作出反思。
- 丘壑未去时,庭中结山小:景象的描绘,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 长欲见苍翠: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渴望。
- 何须听猿鸟:提出对自然与人事的选择。
- 有志同尚平:强调志同道合的重要性。
- 当期婚嫁了:寄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比(宁静与纷扰)、象征(假山象征自然与安宁)、抒情(表达内心的渴望)等手法。
-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抒发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复杂社会中保持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假山: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向往。
- 猿鸟:代表自然的声音,暗示内心的纷扰。
- 苍翠: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诗中提到的“世事方扰扰”指的是什么?
A. 内心宁静 B. 外界事务的纷扰 C. 自然景色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世事方扰扰”指的是什么?
A. 内心宁静 B. 外界事务的纷扰 C. 自然景色
-
填空题: 诗中“人心本好__”描绘了人们内心的渴望。 答案:静
-
判断题: 诗中强调了人们对婚姻的期待。 (对/错)
答案: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诗词对比: 比较梅尧臣的《留题毘陵潘氏宅假山》与王维的《鹿柴》,两者皆描绘自然景色,但梅尧臣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社会的纷扰,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一种超脱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梅尧臣的诗作及分析。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背景与风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