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寄歙州潘伯恭》

时间: 2025-01-11 10:53:03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安知与郡通。

高楼虽窈窕,古树已溟蒙。

今日劳君问,衡门一老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再寄歙州潘伯恭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安知与郡通。
高楼虽窈窕,古树已溟蒙。
今日劳君问,衡门一老翁。

白话文翻译:

青山直插入天际,古老的道路隐蔽在云雾之中。
如果没有行人来往,怎么知道与郡城的联系呢?
高楼虽然优雅秀丽,古树却已模糊涌现。
今天特意请你问候,衡门那位年迈的老翁。

注释:

  • :阻隔、切断。
  • :遮蔽、隐藏。
  • 安知:怎么知道。
  • 窈窕:形容建筑物高而美丽。
  • 溟蒙:模糊、昏暗的样子。
  • 劳君问:特意请你问候。

典故解析:

“青山截天去”意指青山高耸,古人常以山水寄托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安知与郡通”则反映出人在偏远之地对外界联系的不确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山水诗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受到王维的影响,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在外地游历时,想念故乡和朋友潘伯恭,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再寄歙州潘伯恭》以自然景色开篇,青山和古道的描绘创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诗人在此环境中,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稀缺。诗中的“高楼虽窈窕,古树已溟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古树的模糊象征着记忆的模糊与人事的变迁。最后一句“今日劳君问,衡门一老翁”则是对友人潘伯恭的询问,表达了对故人的关心与思念,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山截天去:青山高耸入云,给人以孤立的感觉。
    • 古路蔽云中:古老的道路在云雾中隐藏,暗示与世隔绝。
    • 不有行人至,安知与郡通:没有人来往,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否与郡城相通。
    • 高楼虽窈窕:高楼虽然美丽,但也显得孤单。
    • 古树已溟蒙:古树的模糊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今日劳君问,衡门一老翁:请你问候年迈的老翁,传达了关心与问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山与古路比作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拟人:古树的“溟蒙”给人以生命的感觉,暗示时间的无情。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高远与孤独。
  • 古路:代表过去的记忆与人生的旅程。
  • 高楼:象征人世的繁华与孤独。
  • 古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 老翁:代表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截天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远孤独
    • B. 平凡无奇
    • C. 热闹繁华
  2. “古树已溟蒙”中的“溟蒙”指的是什么?

    • A. 清晰明亮
    • B. 模糊昏暗
    • C. 热情洋溢
  3. 诗中提到的“老翁”象征着什么?

    • A. 友人的关心
    • B. 时间的流逝
    • C. 人生的孤独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以忧国忧民的情怀描绘春天的景色,强调了人情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 《鹿柴》:王维则通过山水描写,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但都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