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资政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1 14:13:51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资政挽词二首
作者: 梅尧臣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厚重的土丘,自古以来就埋葬着贤人。尽管这里有百尺的高度,却没有水源,千年间春天的气息都被封闭在这里。夜台之下埋藏着美玉,陇道上刻有骐驎的形象。向西望去,泪水因缘而生,曾几何时这里没有幕府的贵宾。

注释:

  • 峨峨:形容高大。
  • 陉土:指高大的土丘,象征埋葬的地方。
  • 贤人:指有才德之人。
  • 百尺不逢水:即使有百尺的高度,也没有水源。
  • 千年空闭春:春天的气候和生机被封闭了千年。
  • 夜台:指夜间的坛台,这里埋藏着珍贵的琬琰。
  • 琬琰:美玉的代称。
  • 骐驎:传说中的良马,象征着高贵和才能。
  • 缘缨泪:因缨带而流下的泪水。
  • 幕府宾:指朝廷的宾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德裕,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梅尧臣为吴资政(即吴充)所作的挽词,吴充为人正直,才华出众,深得朝廷器重。诗中对吴充的哀悼,反映了梅尧臣对贤士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社会人才流失的惋惜。

诗歌鉴赏:

《吴资政挽词二首》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梅尧臣对吴充的怀念与哀悼。全诗通过描绘土丘、埋藏的美玉和骐驎,象征着贤人所承载的智慧与才华的被埋没,表达了对逝去贤士的惋惜和对人才未能施展的无奈。诗中“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的句子,深刻地揭示了贤人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悲哀,仿佛在感叹即使是高耸的山丘,也无法改变其孤寂与无水的命运。最后一句“曾无幕府宾”,则进一步彰显了吴充的孤独与被遗忘,暗示了他为国家和社会所作的贡献未被重视。这首诗用词简练却意蕴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梅尧臣作为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峨峨陉土厚”:高耸的土丘,象征着埋葬贤人的地方,暗示着人们对贤士的敬仰。
    • “自古葬贤人”:历史上就有贤人被埋葬于此,强调了这一地点的历史厚重。
    • “百尺不逢水”:即使如此高的土丘,也没有水源,象征着贤人的才华不能得到施展。
    • “千年空闭春”:千年间春天的气息被封闭,隐喻贤人之才被埋没。
    • “夜台埋琬琰”:夜台下埋藏着美玉,表明贤士的珍贵与被忽视。
    • “陇道刻骐驎”:陇道上刻有骐驎的形象,象征着优秀的品德与才能。
    • “西望缘缨泪”:向西方望去,因缘故而流下的泪水,表达了对贤士的无尽惋惜。
    • “曾无幕府宾”:曾经这里没有朝廷的宾客,暗示社会对贤人的冷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百尺不逢水”比喻贤人的才华未被重视。
    • 对仗:如“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土丘、琬琰等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贤士的哀悼与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体现了梅尧臣对于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峨峨陉土:象征伟大与厚重,寓意贤人的伟大。
  • :象征生命和才华,缺水即缺乏施展的空间。
  • 琬琰:美玉象征珍贵的才华与人格。
  • 骐驎:象征优秀的品德与卓越的能力。
  • :象征对逝去的怀念与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资政挽词是由哪位诗人所作?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2. 诗中“百尺不逢水”是什么意思?

    • A. 有水源
    • B. 无水源
    • C. 水流汹涌
    • D. 水源丰富
  3. 诗中提到的“骐驎”象征什么?

    • A. 平庸
    • B. 优秀的品德
    • C. 财富
    • D. 权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吴资政挽词二首》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对逝去人才的感慨。杜甫的诗中更多地体现了战乱带来的痛苦,而梅尧臣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哀悼与对贤士的尊重。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解读》
  • 《梅尧臣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