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相士陈林过金陵》
时间: 2025-01-27 03:3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相士陈林过金陵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疲於吏事老於兵,不特头方命亦屯。
成败固非予逆睹,穷通何用子前陈。
登朝不是鸢肩相,守塞尤惭燕颔人。
见说江东多福德,亟须洗眼望堂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疲惫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人说自己在官场上辛劳已久,比起从军更感劳累,而成败并不是自己所能逆转的,面对困境,何必在他人面前叙说自己的遭遇。对于朝廷的事务并非是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守卫边塞的官员更让他感到羞愧。听说江东的福德之地,急需洗净眼睛去欣赏那里的美好。
注释:
- 疲於吏事:疲于官场事务,形容对繁杂的官事感到厌倦。
- 老於兵:与军旅生活相比,官场生活让人感到更加疲惫。
- 成败固非予逆睹:成败的结果并不是我所能左右的。
- 穷通何用子前陈:在困境和顺境之间,何必在你面前诉说我的遭遇。
- 登朝:指在朝廷中任职。
- 鸢肩相:指高位的官员,鸢肩形容身材高大。
- 守塞:指守卫边疆,形容职责艰巨。
- 燕颔人:指小巧的面容,形容羞愧。
- 江东多福德:指江东地区富饶,福德之地。
- 洗眼望堂麟:希望能去欣赏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约960-1030),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及自然风光。他的诗作常有哲理性和社会关怀,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时逢官场的困扰与个人理想的失落,诗人对自身处境及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疲惫与对命运的思考。前两句“疲於吏事老於兵,不特头方命亦屯”直接道出了诗人对繁忙官务的厌倦和劳累,反映出官场的复杂与辛苦。接下来的“成败固非予逆睹,穷通何用子前陈”则引发了对成败的哲学思考,诗人意识到自身的无力感,质疑诉说自己的困境是否有意义。后两句“登朝不是鸢肩相,守塞尤惭燕颔人”表达了诗人对高位的无奈与对守边官员的羞愧,透出一种对官场浮华的不屑及对责任的自省。最后一句“见说江东多福德,亟须洗眼望堂麟”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渴望能够远离官场的纷扰,去欣赏更为美好的事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疲於吏事老於兵:表达了因繁重的官务而感到疲惫,甚至比从军生活还要辛苦。
- 不特头方命亦屯:不仅仅是职务的压力,还有生活的重担,显示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
- 成败固非予逆睹:成败的局面并非自己能够改变,显示出一种无奈的自知之明。
- 穷通何用子前陈: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在他人面前诉说又有什么意义?
- 登朝不是鸢肩相:即使在朝廷中,也并非权贵,反映出诗人的谦逊。
- 守塞尤惭燕颔人:守卫边疆的官员让他感到更加羞愧,显示出对职责的重视。
- 见说江东多福德:听说江东地区富饶,表达了对他乡的向往。
- 亟须洗眼望堂麟:希望能够去欣赏美好,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疲於吏事”与“老於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鸢肩”与“燕颔”比喻高位与低位的官员,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诗的思辨性,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我为鉴,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吏事:象征官场的繁杂与压力。
- 兵:代表军旅生活的艰苦与荣耀。
- 江东:象征富饶与希望的地方。
- 堂麟: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理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曾伯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鸢肩”指代什么? A. 高官
B. 士兵
C. 平民
D. 书生 -
“见说江东多福德”中“江东”指的是哪个方向?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答案:
- B. 宋代
- A. 高官
- B. 南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登高》 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他乡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友情与离别的情感。
- 杜甫《春望》:在国家动荡中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主题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经典解读》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