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青原山常不轻》

时间: 2025-01-11 08:18:32

吾舅每谈方外友,吃吃醉吟长在口。

李侯佳句往往有,示我不轻诗数首。

江湖愿见非一日,岂有闻名不相识。

路头且向郁孤台,却傍钓台深处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青原山常不轻 赵蕃 〔宋代〕 吾舅每谈方外友,吃吃醉吟长在口。 李侯佳句往往有,示我不轻诗数首。 江湖愿见非一日,岂有闻名不相识。 路头且向郁孤台,却傍钓台深处回。

白话文翻译:

我舅舅经常谈论他的方外朋友,醉酒后吟诗的话语常常挂在嘴边。 李侯时常有美妙的诗句,他给我看了几首不轻易示人的诗。 我渴望见到他已非一日,怎会有闻名却未曾相识的情况呢? 在路上暂且前往郁孤台,然后再绕回钓台的深处。

注释:

  • 方外友:指超脱世俗的朋友,常指隐士或修行者。
  • 吃吃:形容说话不清晰,此处指醉后的状态。
  • 李侯:指李姓的贵族或高官,此处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不轻诗:不轻易示人的诗作,指珍贵或私密的诗。
  • 郁孤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计划前往的地方。
  • 钓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最终要到达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是赵蕃在游历或计划游历时,寄给友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赵蕃在游历途中,思念远方的朋友,同时表达了对即将前往的地方的期待和向往。诗中提到的“郁孤台”和“钓台”可能是他计划中的旅游目的地,而“李侯”则是他渴望见面的友人。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期待。首句通过“吾舅”的口吻,引出了作者对“方外友”的向往,这种向往在“吃吃醉吟”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李侯的“佳句”和“不轻诗”则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和渴望。后两句通过对“郁孤台”和“钓台”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旅途的规划和对未知景致的好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和旅途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舅每谈方外友,吃吃醉吟长在口。”:通过“吾舅”的口吻,引出了作者对“方外友”的向往,这种向往在“吃吃醉吟”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2. “李侯佳句往往有,示我不轻诗数首。”:李侯的“佳句”和“不轻诗”则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和渴望。
  3. “江湖愿见非一日,岂有闻名不相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以及对友人的敬仰和渴望。
  4. “路头且向郁孤台,却傍钓台深处回。”:通过对“郁孤台”和“钓台”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旅途的规划和对未知景致的好奇。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吃吃醉吟”形容友人的醉态,赋予了友人活泼的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吾舅”对“李侯”,“郁孤台”对“钓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期待。通过对友人和旅途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外友:超脱世俗的朋友,象征着隐逸和高洁。
  • 郁孤台:地名,可能象征着孤独和追求。
  • 钓台:地名,可能象征着宁静和隐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李侯”是指: A. 作者的舅舅 B. 作者的朋友 C. 作者的亲戚 D. 作者的导师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郁孤台”和“钓台”是: A. 作者的家乡 B. 作者的朋友家 C. 作者计划前往的地方 D. 作者曾经去过的地方 答案:C

  3. 诗中的“吃吃醉吟”形容的是: A. 作者的舅舅 B. 李侯 C. 方外友 D. 作者自己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怀念。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寄青原山常不轻》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旅途的期待和对未知景致的好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