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殷勤求孔雀,迢递自防城。
五岁金花满,三年小尾成。
文章聊自喜,饮啄不须惊。
莫使珠毛损,樊笼足寄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孔雀的热切追求,诗人为了获得它不辞辛劳。孔雀五岁时羽毛华丽,三年后尾羽逐渐长成。虽然我自得于写作的成就,但在饮食和生活中不必过于担心。希望能保护好它那美丽的羽毛,尽管它被囚禁在笼子里,但我对它的情感依然深厚。
注释:
- 殷勤:恳切而热心的样子。
- 孔雀:一种美丽的鸟类,象征着华丽和高贵。
- 迢递:遥远的意思,形容距离远。
- 自防城:自我防守的城池,可能指代某种保护或界限。
- 金花满:孔雀羽毛的华丽,通常指五岁的孔雀羽毛已经长得十分美丽。
- 小尾成:三年后的孔雀尾羽逐渐长成,暗示其成长过程。
- 文章聊自喜: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感到欣慰。
- 饮啄:饮食,喂食的动作。
- 珠毛:孔雀的羽毛,形容其华美。
- 樊笼:笼子,象征束缚和限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8年-1648年),字穷庵,号白云,明代诗人、文学家、地理学家。他以诗词、散文及学术著作著称,尤其擅长古诗。屈大均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取材于生活的细节,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廉州杂诗》是屈大均在南方游历时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第十二首表达了他对孔雀的渴望与欣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孔雀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开篇的“殷勤求孔雀”表达了诗人对孔雀的强烈渴望,随之而来的“迢递自防城”则暗示了追求的艰辛与不易,表现出一种执着的态度。五岁孔雀的华丽羽毛和三年小尾的成长,既是对孔雀生命过程的描绘,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成长的美丽。
诗中“文章聊自喜”则展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中获得的满足感,这种自我欣赏的情绪与对孔雀的赞美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最后一句“莫使珠毛损,樊笼足寄情”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惋惜,尽管孔雀被囚禁于笼中,但它的美丽和诗人对它的情感依然深厚。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孔雀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思考,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真挚,意象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殷勤求孔雀:表达了诗人对孔雀美好的追求。
- 迢递自防城:暗示追求的艰辛,可能与诗人心中的某种边界感有关。
- 五岁金花满:描绘孔雀在五岁时的华丽外表。
- 三年小尾成:展现孔雀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 文章聊自喜:诗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欣慰。
- 饮啄不须惊:提醒自己在生活中不必过于担心。
- 莫使珠毛损:希望保护孔雀的美丽羽毛。
- 樊笼足寄情:尽管孔雀被囚禁,但依然寄托着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孔雀象征着美丽和自由。
- 拟人:赋予孔雀情感,表现出对它的深厚感情。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孔雀的赞美与追求,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雀:象征美丽、自由与高贵,代表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生命的繁荣。
- 珠毛:象征华丽与珍贵,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樊笼:象征束缚与限制,暗示对自由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孔雀在几岁时羽毛最为华丽?
- A. 三岁
- B. 五岁
- C. 七岁
-
“樊笼足寄情”中“樊笼”指的是什么?
- A. 自由
- B. 囚禁
- C. 繁华
-
诗人对自己的文章感到怎样?
- A. 自豪
- B. 失落
- C. 不在乎
答案:
- B. 五岁
- B. 囚禁
- A. 自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屈大均的《廉州杂诗 其十二》更侧重于对生命过程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之美和豪放的个性。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自然和美的深切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